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全球造假排行榜日本占一半中国也有学者上榜有人数十年如一日写183篇假论文有人为了追求美而捏造学术论文,EditSprings,艾德思

网络 | 2019/01/07 11:42:23  | 478 次浏览



▉1. Yoshitaka Fujii

荣登榜首的是日本麻醉医生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其研究领域是用于治疗手术后经常发生的恶心和呕吐的药物临床试验.

这位大神是个勤奋人,1991年博士毕业,1993年开始编数据,到2012年东窗事发,一共发表了212篇文章,其中183篇被发现完全是伪造的,一个人就了从1980年到2011年撤稿总篇数的7%.

写过学术文章的人都知道写一篇文章有多难,编文章就更难了.那些数据啊,研究对象啊,结果讨论啊,估计都得费尽心力才能让它们尽量合乎逻辑,不那么容易被看穿,同时还要有点新意(要不怎么发).

但这位大神数十年如一日,编了183篇,说实在话,这种精神还是挺令小编感动的,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常人没有发现的乐趣.

日本方面的调查最后总结道:"这相当于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写了一本关于科研点子的小说.'

 

▉2. Joachim Boldt

排第二的同样是来自麻醉学领域,德国Ludwigshafen大学医学院的约阿希姆·博尔特(Joachim Boldt)教授,主要研究是关于羟乙基淀粉的应用,一种作为手术期预防和治疗循环血量不足或休克的胶体.

这位大神同样也很"高产',捏造了96篇文章.

(难道麻醉学的论文特别好发?不知有没有相关领域的读者释疑一下)

在被揭发之前(2010年),他在液体治疗领域尤其是胶体治疗领域是超级大腕.在任何国际会议上,他一开口,其他人就只能Shut Up了.

即使是到了最后盖棺定论的时候,四大名刊之一的BMJ也还是用了这样的标题:(博尔特:伟大的造者).

当时他的案件被描述为"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声称已证明"麻风腮'联合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联系'之后最大的医学研究丑闻.

不过这位伟大的造假者目前正在面临刑事调查.

 

▉3. Diederik Stapel

第三名来自心理学领域,荷兰蒂尔堡大学心理学家德里克·斯塔佩尔(Diederik Stapel).

斯塔佩尔曾发表过数篇颇具影响力的人类行为学文章,是享誉海内外的明星学者.

2011年(被揭发当年),他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人们在肮脏的环境中更可能表现出种族歧视;同年的另一项研究,称食肉会导致人们变得更加自私与不合群.

▉这些博眼球的观点赢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其暴露源于组内两名研究生的揭发——虽然此前他已经带了20多位博士生毕业.

斯塔佩尔后来坦言,他的确受到了野心的驱使,但事情也不止这么简单.他坚持,自己对社会心理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毫无指向性的实验数据杂乱得让他感到烦躁.他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喜欢整洁和规律的人,造假不过是为了得出学术期刊愿意发表的漂亮数据.

▉"我追求的不再是真相,而是美.'

这位为了"美'而编了58篇文章的大神,在被揭发后还出了一本书(意为"脱轨'),它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造假行为被揭露后的心路历程.

书在发售之前他就已经提前拿到了不菲的稿酬,斯塔佩尔希望此书能在让自己获得救赎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经济利润.

 

▉4. Adrian Maxim

第四名来自电气工程领域,前美国Silicon Labs研究员马克西姆(Adrian Maxim),2008年被调查发现伪造了48篇文章.

一般来说工程领域的造假很难,因为产品行不行,一试便知.

所以这位大神有点争议,他在PLL(锁相环路)领域做得很牛,他那些经过确认的paper档次就够高了,足够他去任何一家牛校找一个faculty的位子.

而且他造假的是信号芯片,不同于前几位只是编数字或调查结果,这个芯片可是要出图的(想象一下芯片上迷宫般的设计),比某人的"芯片打磨'技术难多了.

所以水木上也有人怀疑说可能发的那些文章都是一些失败的芯片.

不过马克西姆先生造假的时候还有点恶趣味,虽然所有东西都是他一个人编出来的,但他在论文中经常会伪造一些不存在的"共同作者'名字.

当然,对于有些论文中"共同作者'确有其人的,最后发现本人都不知道发了这篇论文.

▉5. Yoshihiro Sato

第五名来自日本Mitate医院的帕金森病学家佐藤嘉洋(Yoshihiro Sato).

Sato的欺骗是科学史上最严重的事件之一.

其捏造的文章产生的影响——很多关于怎样降低骨折风险——波及面甚广(下图).基于其试验采用的元分析得出了错误结论,同时专业学会以其文章为基础制定了各种医学指南,更严重的是,有上千名患者参与了以这些伪造文章为基础的临床实验.

 

Sato所在的Mitate医院其实是一个不太像发生欺骗的地方,它位于九州岛Tagawa小镇,并不以卓越的科研水平著称,平时病人也很少.

除了2006年一篇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文章,过去20年间Mitate医院全部科研产出都是由Sato贡献的.

2017年,Yoshihiro Sato自杀身亡.

▉6. Chen-Yuan (Peter) Chen

2014年,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物理学家陈震远被发现涉嫌造假,43篇研究文章遭<震动与控制期刊>(JVC)一次性撤销.

Retraction Watch网站公布了这一丑闻的部分细节:这名陈教授,利用伪造的专家身份,自己冒充其他专家,审阅了自己投稿的几十篇文章.

所以天下真是无新事,连手法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位陈教授搞的有点大,他一个人就伪造了130个专家帐号,扮演同行审查及引用.

被撤销文章中,有5篇是由台湾地区教育部长蒋伟宁发表,陈震远挂名共同作者,在受到舆论压力后,蒋伟宁因此请辞教育部长.

▉7. Jun Iwamoto

排第七的是日本骨质疏松症协会常务理事和东京庆应义塾大学高级讲师Jun Iwamoto,他也是前面排第五的Yoshihiro Sato最重要的合作者.

 

Iwamoto的律师曾表示:"从他的角度来说,Iwamoto是受害者,他是被Sato拖下水的.'

Iwamoto自己也表示:他只是一个"Sato文章的名誉作者',并没有在他科学不端行为中发挥作用.

但部分被撤回文章中Iwamoto是第一作者,其陈述可信度值得怀疑;

而且在被撤稿的41篇文章中,还有6篇并非和Sato合作的.

▉8. Fazlul Sarkar

排名第八的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病理学家Fazlul Sarkar,同样也是41篇文章撤稿,所以应该算并列第七.

其暴露源于他的诸多论文在PubPeer(同行评议网站)上被人匿名举报.

▉但这位大神造假造的理直气壮.

2014年的时候,他把pubpeer网站的一些用户告上了法庭,指责他们对其文章做出了诽谤性的评论.

他和他的律师为了获悉有关这些用户的身份而传唤了该网站的管理员,但PubPeer拒绝提供这些信息.

不过一年后的2015年8月,韦恩州立大学调查小组确认Fazlul Sarkar有数十篇文章涉及科研不端.

 

其常用的手法是对图片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网上对此作了详细的总结:

▉(1)镜像翻转法(AB/BA/?B)

▉(2)一图多用法:在不同论文展示同一图片

(3)魔法拼图法:ABCD变成了ACBD这类

(4)对照组拿来随便用法(GAPDH/β-actin)

像GAPDH/β-actin这些基本都是阳性的结果,所以有时候有些小伙伴就图省事儿,或者为老板省点抗体钱(其实还是懒),做好了几次GAPDH/β-actin的WB图,可以用一阵子,发几篇论文了,有时候调调亮度,有时候增加以下对比度,有的时候镜像反转一下.

▉就是翻转了一下

▉(5)细胞图片重复使用法.

▉9. Hua Zhong

2010年,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辑:结构报告>)官方网站发表评论,确认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发表在该刊物的41篇文章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消的决定.

这两位哥们(刘涛排在撤稿榜第17),硬生生以二人之力把之前都没听过的井冈山大学变成了一所世界知名学府.

▉10. Shigeaki Kato

排名第十的是来自日本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内分泌学家加藤茂明(Shigeaki Kato).

2011年,一位匿名告密者揭发加藤茂名的研究组对数据进行了伪造.

 

随后,东京大学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有四十多篇文章的图片造假,成为当时科学界最轰动的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加藤茂明被撤稿的文章中,很多都有高引用.

例如发表在2002年<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的"Nuclear Receptor Function Requires a TFTC-Type Histone Acetyl Transferase Complex',该文章被引用了135次.

(综合自知乎等网络)

来源:文汇网

sdfd

青年教授百余文章凭空消失 硕士博士学位文章都删除

 

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文章

 

梁莹的一些文章与别人文章存在大面积雷同.

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语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文章.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

但梁莹事实上著述颇丰,仅中国青年报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

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文章;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文章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

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

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文章,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

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记者比对文章时发现,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

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文章<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文章<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

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文章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

 

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文章都凭空消失了.

"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论文的要求.

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论文的情况极其少见.自创刊以来,这"可能是唯一一次'.

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文章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文章时研究水平很低,论文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语文章了.

"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

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

但那两篇文章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

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论文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文章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

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论文"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

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论文一般是发现论文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

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文章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论文都是直接收入.

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文章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文章,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

连硕士博士学位文章都删除了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论文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

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文章<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文章<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

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论文,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

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论文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

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建议.不同建议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文章,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文章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文章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

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建议,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从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

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文章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文章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发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

她2003年发表的文章<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种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文章存在雷同.

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文章与梁莹的文章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

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都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文章12篇/14篇/10篇.

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语文章,鲜少发中文文章.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语文章50余篇.

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语文章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

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语文章后,对发表中文论文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论文"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多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法来做文章,那就会影响论文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

"我这条路有多难您知道吗'

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意见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迟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

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

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

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开(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手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

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您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多数人打出高分.

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

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门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

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文章,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

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梁莹表示愿意改正.

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教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

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文章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

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文章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文章修改后另外投稿.

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您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您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

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语刊物发表文章,"我这条路有多难您知道吗?'

"如果现在的英语文章有问题,我认.'

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文章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机构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文章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

在数据库里,那些文章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SCI论文辅导机构哪家好?艾德思实力解析

下一篇:区二院第十一届医疗安全学术周圆满落幕,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