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谈学术论文后参考文献规范以现代外语为例,EditSprings,艾德思

网络 | 2019/01/09 13:46:33  | 536 次浏览



谈学术文章后参考 文献规范

——以<现代外语>为例

学术文章后参考文献该怎么写,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不同的刊物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语言学核心期刊<现代外语>和<外国语>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就不一样,读者可以自行下载这两本刊物的文章各一篇对其文后参考文献进行比较就清楚了.所以,投稿前,请务必到目标刊物的官网去下载该刊物稿件的体例与格式,并细心/严格地按照规定编排,这样是最保险的做法.我的老师常常告诉我,对于资深审稿人来说,格式尤其重要,因为它反映的是投稿人是否具有学术专业性.一篇稿件,如果格式乱套,参考文献也乱七八糟完全没有按照所投刊物的要求进行编排,就会给审稿人留下一个"不专业'的印象,这样即便您的论文写得多么好(但,实际上一个连格式都不注重的投稿人多半也是写不出多深刻逻辑严密的论文来的),审稿人也会有大概率"给毙了'.相反,接收到一篇文章,排版精致/符合规范,审稿人会自动留下一个"行家'的好印象,这样您的论文能够脱颖而出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因此,文章的格式非常重要,它能直接或间接地左右您的论文是否被录用.

今天我想谈谈学术文章后参考文献怎么写的问题,谈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老师会专门找时间教您,一般来说就是给您发一个规范让遵照执行就完了.确实,格式的问题往往细致又繁琐,不同的刊物还有不同的标准,老师确实没有办法直接交给您.不过,通过自己总结/体会/比对/练习,习得学术文章写作规范,修炼好成为学术研究者最基本的一步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须由个人亲力亲为完成的事.于是也构成了我写这篇论文的理由.

参考文献里面有很大讲究,万万不是随心所欲的.虽然每本刊物要求不同,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点,先讲共同点.

1.几乎所有的参考文献都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可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R如果涉及到析出的文献,参考文献中还必须包括: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等内容.

2.文献排列顺序是按照作者姓氏字母次序排列,有的还要求数字编号,有的无此要求.

3.如果参考文献中既有中文文献也有

外文文献,有的刊物要求先写中文/外文文献,有的刊物则要求所有的文献也就是中英语一并统一用字母排序.

 

说完相同点,要讲到不同点.前面说过,基本上不同刊物有不同要求,因此接下来我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期刊<现代外语>举例说明参考文献的具体格式要求.

首先,您需要到<现代外语>的官网下载最新的刊物体例与格式(现在最新的是:<现代外语>稿件的体例与格式(2018新版)),内容如下(为了与正文分隔开来,我使用分割线):

 

1. 论文标题

(1)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体现研究问题的重点或创新之处;

(2) 中文标题用楷体3号字,加粗;英语标题用Times New Roman 4号字,加粗;

(3) 中文的副标题用破折号连接,英语的副标题用冒号连接.

 

2. 作者信息

(1) 中文:作者单位在前,楷体小4号字;姓名在后,楷体4号字;

(2) 英语/拼音:作者姓名用Times New Roman 4号字,斜体,单独一行居中;单位信息包括名称(如xx大学)/所在城市与国家,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

 

3. 中英语提要/关键词

(1) 中英语提要的内容应大体保持一致,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方式/结论或新发现;

(2) 英语提要力求用语正确和规范,表述清晰,意思完整;

(3) 英语标题/英语作者单位与姓名/英语提要均放在中文提要和中文关键词之后;

(4) 关键词3-5个,突出研究的重点/创新之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 中英语的提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5号字;中文提要和关键词的内容用楷体小5号字;英语提要和关键词的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5号字.

 

4. 课题/项目

(1) 用首页脚注形式,论文标题后加上标*,注明课题的类别/名称及编号.如:

* 本研究为国家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价研究'(10BYY091)的阶段性成果.

(2) 课题名称用宋体,括号及编号用Times New Roman下的格式,均用6号字.

 

5. 正文要求(研究类10000字内,综述类8500字内,书评约4500字)

(1) 字号:5号,中文内容用宋体,外文内容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 标题及编号:各类标题均独占一行,左边顶格排版,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格式为:1.    .1…… 2.    2.…….只接受三级以内的小标题.一级小标题之前空一行,黑体5号字,加粗;二级小标题用黑体5号字;三级小标题用仿宋5号字;二级和三级标题的前后不用空行.

(3) 例句:用(1)或(1)a/(1)b的编号;中文例句用楷体,外文例句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 图表:图表的标题用宋体5号字,内容则用宋体小5号字;表格的标题置于表格之上,图的标题置于图的下方.

(5) 脚注:宋体6号字, 外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脚注及其上标数字保持在同一页.本刊不接受尾注形式.

(6) 外文人名:外文姓氏使用外文原文,不用翻译;正文中的汉语拼音人名表示发表在国际期刊的文献,须在末尾参考文献中需注明其汉语姓名.

(7) 重要术语:首次在国内语言学期刊上出现的术语须在括号内附上外文原文,但同一术语的外文原文不要重复出现.

 

6. 括号:正文/参考文献/脚注等中的所有括号,无论其中的内容是外文还是中文,均用Times New Roman下的括号.

 

7. 文内引用文献/文末参考文献

(1) 文内引用文献

A. 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分别按出版年份先后排列,各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

B. 作者与年份之间空一格;多个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同一作者的多个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如(Chomsky 1965)/(Chomsky 1975: 28-80)/(Halliday 1994; Sperber & Wilson 1986, 1995)/(朱德熙1980, 1981)/(朱德熙/裘锡圭1973; 王力 1982).

C. 外文文献涉及双作者的,姓氏之间使用&,如(Sperber & Wilson 1986); 中文文献使用两者的完整姓名,用顿号隔开,比如:(朱德熙/裘锡圭1973).

D. 三个作者及以上的,外文文献使用et al.,如(Tomasello et al. 1984); 中文文献用汉字"等',如(朱德熙等1961).

(2) 文末参考文献格式{见附件}

A. 中文文献用:拼音+汉语,与英语参考文献一起,用统一的字母排序.所有文献都不需要加[J]/[M]等文献标示.

B. 文献按照作者姓氏字母次序排列,无需数字编号.

C. 文献的作者或编者须全部列出,具体情况:1)独立作者或编者的外文文献,姓氏在前,名字的首字母(如Labov, W.)在后,中文文献则使用完整姓名.2)外文文献中两个以上作者或编者之间统一使用& (不用and),如(Cole, P. & J. Morgan),中文文献则统一使用顿号,如(史地夫/金磊/王晖).3)参考文献有多个作者时,第一个作者的姓氏排前,后跟名字的首字母,如(Labov, W.),其余作者均先排列名字的首字母,再跟姓氏,如(Hauser, M., N. Chomsky & W. Fitch).

外文文章集分两种情况:1)文章集为独立文献时,第一编者姓氏排前,后边跟名字的首字母,其余编者名字的首字母排前,后边跟姓氏,如(Bussmanna, H. (ed.).或(Cole, P. & J. Morgan (eds.).).2) 当文献为文章集中刊出的文章时,该文章集的编者不论多少,均为名字的首字母排前,后跟姓氏,如(In H. Bussmanna (ed.)或(In P. Cole & J. Morgan (eds.).).

D. 英语和拼音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汉字用宋体,均用小5号字.

E. 专著名/文章集名/期刊名/词典名/硕博士学位文章名等用斜体,且实词的首字母需大写,但英语文章集和英语期刊两者中的文章名只需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报刊论文/报告/计算机程序/会议文章和网上文章的名称只需第一个单词大写首字母.

 

8.收稿日期

(1) 格式,如:2017-06-12;作者修改,2017-07-23;本刊修订,2017-08-30

(2) 汉语用宋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均用小5号字.

 

9.通讯作者

(1) 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包括中英语信息;

(2) 多位作者只写一位通讯作者,包括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邮政编码/联系地址;

(3) 汉语用宋体,英语和汉语拼音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均用小5号字.比如:

通讯作者:张三三  

51042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学院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Sansan, 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P.R. China.

 

 

附件:文末参考文献格式{小5号,英语或拼音用Times New Roman,中文宋体}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专著类)

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 P. & S.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uo, Changpei (罗常培) & Wang, Jun (王均). 1957.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57,<普通语言学纲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Shen, Jiaxuan (沈家煊). 2011.  Six Lectures on Grammar.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1,<语法六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Sperber, D. & D. Wilson. 1995.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期刊类文章)

Goffman, E. 1976. Replies and responses. Language in Society   5 (3): 254-313.

Juel, C., P. Griffith & P. Gough. 1986. Acquisition of literacy: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ren in first and second grad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8(4): 243-255.

Liu, Danqing (刘丹青). 2011. The semantic p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with the verb  you  (hav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2: 99-109. [2011,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中国语文>第2期: 99-10.]

Liu, Naishi (刘乃实) & Zhang, Renxian (张韧弦). 2004. A review of   Dynamic Syntax.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4: 372-378. [2004,<动态句法学>述评.<当代语言学>第4期: 372-378.]

(文章集/文章集类文章)

Bryant, P. E. & U. Goswami. 1987.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learning to read. In J. R. Beech & A. M. Colley (eds.). Cognitive Approach to Reading.   New York: Wiley, 213-243.

Hampe, B. (ed.). 2005.  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Lin, Hua (林华). 1999.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pitch of neutral tone in Standard Chinese. In Lü Shinan, Chu Min, He Lin & Feng Yongqiang (eds.).  Papers of Modern Phonetics. Beijing: Jincheng Press, 175-83. [1999,普通话轻声调值的综合分析.见吕士楠/初敏/贺琳/冯永强编,<现代语音学文章集>. 北京: 金城出版社, 175-83.]

(学位文章)

Huang, C.-T. James (黄正德). 1982. 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 Ph.D. dissertation, MIT, Cambridge, MA.

Li, Zhien (李知恩). 2011.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on Numeral Classifiers. Ph.D. dissertation, Peking University. [2011, 量词的跨语言研究.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文章.]

Qin, Dongsheng (覃东生). 2007.  A Grammatical Study of Binyang Dialect. MA thesis, Guangxi University. [2007, 宾阳话语法研究.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文章.]

(译著类)

Chao, Yuen Ren (赵元任)著, 吕叔湘译, 1979,<汉语口语语法>. 北京: 商务印书馆.原著: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CA: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会议文章)

Wu, F., T. Haskell & E. Andersen. 2006. The interaction of lexical, syntactic and discourse factors in online Chinese parsing: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Presented at   The 19th Annual CUNY Conference on Human Sentence Processing.   New York: Graduate School.

(研究报告)

Cumming, A., R. Kantor, K. Baba, U. Erdosy & M. James. 2006.  Analysis of Discourse Features and Verification of Scoring Levels for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Prototype Written Tasks   for the New TOEFL Test.  TOEFL: Monograph Report .

(网络论文)

Sanders, N. 2003. Opacity and Sound Change in the Polish Lexicon. .

———————————————————————————————————————    

     由于今天我们只谈参考文献部分,所以请您重点关注以上参考文献的要求,已经用 黑体 标出,此处重复黑体部分:

 

(2) 文末参考文献格式{见附件}

A. 中文文献用:拼音+汉语,与英语参考文献一起,用统一的字母排序.所有文献都不需要加[J]/[M]等文献标示.

B. 文献按照作者姓氏字母次序排列,无需数字编号.

C. 文献的作者或编者须全部列出,具体情况:1)独立作者或编者的外文文献,姓氏在前,名字的首字母(如Labov, W.)在后,中文文献则使用完整姓名.2)外文文献中两个以上作者或编者之间统一使用& (不用and),如(Cole, P. & J. Morgan),中文文献则统一使用顿号,如(史地夫/金磊/王晖).3)参考文献有多个作者时,第一个作者的姓氏排前,后跟名字的首字母,如(Labov, W.),其余作者均先排列名字的首字母,再跟姓氏,如(Hauser, M., N. Chomsky & W. Fitch).

外文文章集分两种情况:1)文章集为独立文献时,第一编者姓氏排前,后边跟名字的首字母,其余编者名字的首字母排前,后边跟姓氏,如(Bussmanna, H. (ed.).或(Cole, P. & J. Morgan (eds.).).2) 当文献为文章集中刊出的文章时,该文章集的编者不论多少,均为名字的首字母排前,后跟姓氏,如(In H. Bussmanna (ed.)或(In P. Cole & J. Morgan (eds.).).

D. 英语和拼音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汉字用宋体,均用小5号字.

E. 专著名/文章集名/期刊名/词典名/硕博士学位文章名等用斜体,且实词的首字母需大写,但英语文章集和英语期刊两者中的文章名只需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报刊论文/报告/计算机程序/会议文章和网上文章的名称只需第一个单词大写首字母.

 

    短短几段话,每一句都需要仔细阅读.

    以上A, B要求,中英语参考文献可以混在一起,但是必须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而且无需数字编号,也无需添加文献标示. 这里解释一下 文献标示 ,常用的文献标示要求如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法标识,具体如下:专著[M]/文章集[C]/学位文章[D]/报告[R]/期刊[J]/报纸[N]/专利[P]/标准[S]/数据库[D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网上期刊[J/OL]/电子公告[EB].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要求参考文献具有文献标示,因此您可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刊登的文章后找到如下参考文献范例:

 

MARSHALL T H.1964.Class,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陈崧.1985.五四前后东方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其中的[M]和[C]分别代表专著和文章集.

 

    回到<现代外语>刊物上来,它不要求文献标示,所以在<现代外语>刊登的文章后您将看不到文献标示,范例如下:

 

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uo, Changpei (罗常培) & Wang, Jun (王均). 1957.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57,<普通语言学纲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C, D, E是对参考文献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

    这里我想先插一段参考文献中对著录项目和著录顺序的一般要求(ATTENTION!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只是一般要求,大多数情况下不同刊物会有非常具体的要求,请一定参照官网执行).

    一般来讲,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等需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现行标准GB/T 7714-2015(代替GB/T 7714-200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该规则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式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以下列举几个类别的文献著录顺序(详细的版本请参考文末参考文献中提供网址):

1. 专著

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b .书名c .文献类型标识( 供选择) d .其他责任者( 供选择) e . 版本f . 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 . 文献数量( 供选择) h . 丛编项( 供选择) i . 附注项( 供选择) j . 文献标准编号( 供选择)

2. 连续出版物(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年鉴/指南等)以及成系列的报告/学会会刊/会议录和专著丛书等.)

著录项目a .题名b .主要责任者c .版本d. 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年.月,卷( 期)` 年,月,卷( 期) . ]( 供选择) e . 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f . 丛编项( 供选择) g . 附注项( 供选择) h . 文献标准编号( 供选择)

3.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著录项目a . 析出责任者b . 析出题名c . 析出其他责任者( 供选择) d . 原文献责任者e . 原文献题名f . 版本g ? 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h .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4.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著录项目a . 析出责任者b . 析出题名c . 析出其他责任者( 供选择) d . 原文献题名e . 版本f .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可以按照顺序编码制组织,也可以按照著者-出版年制组织.具体您的目标刊物按照哪个组织您必须参考它的参考文献范本才能知道.

 

 

    例如,<现代外语>文末参考文献格式显示该刊物使用"著者—出版年制'组织,也就是上图.

    另外, C, D, E对参考文献内容格式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除了文献的作者和编者的姓/名的写法,还有如下注意事项:

1.英语和拼音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汉字用宋体,均用小5号字.

2.使用 斜体 ,分别是专著名/文章集名/期刊名/词典名/硕博士学位文章名.

3. 英语文章集和英语期刊两者中的文章名只需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除此之外实词首字母大写).

4.  报刊论文/报告/计算机程序/会议文章和网上文章的名称只需第一个单词大写首字母.

 

    考虑到各方要求,我们可以开始撰写<现代外语>文末参考文献,以下为各类型范例(注意字体字号格式等都已经调整):

(专著类)

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uo, Changpei (罗常培) & Wang, Jun (王均). 1957.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57,<普通语言学纲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英语文献:a.主要责任者 b.出版年 c.书名(斜体)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中文文献:a.主要责任者(拼音+汉语)如果两位作者中间加& b.出版年 c.英语书名(斜体)d.英语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e.出版年 f.中文书名 g.中文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期刊类文章)

Goffman, E. 1976. Replies and responses. Language in Society  5 (3): 254-313.

Liu, Danqing (刘丹青). 2011. The semantic p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with the verb you (hav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2: 99-109. [2011,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中国语文>第2期: 99-10.]

英语文献:a.主要责任者 b.出版年 c.文章题名(英语文章集和英语期刊两者中的文章名只需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d.刊物名称(斜体)+卷(期)e.页码

中文文献:a.主要责任者(拼音+汉语)b.出版年 c.英语文章题名(英语文章集和英语期刊两者中的文章名只需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d.英语刊物名称(斜体)+卷(期)e.页码+[ f.出版年 g.中文题名 h.中文刊物名称+卷(期)i.页码]

 

(文章集/文章集类文章)

Bryant, P. E. & U. Goswami. 1987.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learning to read. In J. R. Beech & A. M. Colley (eds.). Cognitive Approach to Reading.  New York: Wiley, 213-243.

Hampe, B. (ed.). 2005.  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Lin, Hua (林华). 1999.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pitch of neutral tone in Standard Chinese. In Lü Shinan, Chu Min, He Lin & Feng Yongqiang (eds.).  Papers of Modern Phonetics. Beijing: Jincheng Press, 175-83. [1999,普通话轻声调值的综合分析.见吕士楠/初敏/贺琳/冯永强编,<现代语音学文章集>. 北京: 金城出版社, 175-83.]

Lü, Shuxiang (吕叔湘). 2002.  Modern Chinese Eight Hundred Words (revised edition).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2,<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英语文献:第一种情况,当文献为文章集中刊出的文章时:

a.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第一编者姓氏排前,后边跟名字的首字母,其余编者名字的首字母排前,后边跟姓氏,两位编者中间加&,如(Bryant, P. E. & U. Goswami))b.出版年 c.析出文献题名(英语文章集和英语期刊两者中的文章名只需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d.文章集主编者(当文献为文章集中刊出的文章时,该文章集的编者不论多少,均为名字的首字母排前,后跟姓氏)e.文章集名(斜体)f.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g.页码

第二种情况,当文章集为独立文献时:

a.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b.出版年 c.文章集名(斜体)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备注:ed.主编eds.=editors(有多个编者)

中文文献:第一种情况,当文献为文章集中刊出的文章时:

a.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拼音+汉语)b.出版年 c.英语析出文献题名(英语文章集和英语期刊两者中的文章名只需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d.文章集主编者(当文献为文章集中刊出的文章时,该文章集的编者不论多少,均为姓氏拼音的首字母排前,后跟名拼音,中间逗号隔开,最后两位编者中间加&如(In Lü Shinan, Chu Min, He Lin & Feng Yongqiang (eds.)))e.英语文章集名(斜体)f.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g.页码+[h.出版年 i.中文析出文献题名 j.中文文章集主编者 k.中文文章集名 l.中文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m.页码]

第二种情况,当文章集为独立文献时:

a.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拼音+汉语)b.出版年 c.英语文章集名(斜体)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e.出版年 f.中文文章集名 g.中文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学位文章)

Huang, C.-T. James (黄正德). 1982. 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 Ph.D. dissertation, MIT, Cambridge, MA.

Li, Zhien (李知恩). 2011.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on Numeral Classifiers. Ph.D. dissertation, Peking University. [2011, 量词的跨语言研究.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文章.]

Qin, Dongsheng (覃东生). 2007. A Grammatical Study of Binyang Dialect. MA thesis, Guangxi University. [2007, 宾阳话语法研究.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文章.]

英语文献:a.主要责任者 b.出版年 c.学位文章题名(斜体)d.博士学位文章 e. 授予单位(大学)授予地(例如MIT, 剑桥市,马萨诸塞州)

中文文献:a.主要责任者(拼音+汉语)b.出版年 c.英语学位文章题名(斜体)d.博士学位文章 e.授予单位(大学)+[f.出版年 g.中文学位文章题名 h.中文某大学博/硕士学位文章]

 

(译著类)

Chao, Yuen Ren (赵元任)著, 吕叔湘译, 1979, <汉语口语语法>. 北京: 商务印书馆.原著: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CA: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由于是译著,所以都是中文文献:a.著者(拼音+汉语)著 b.译者(汉语)译 c.出版年 d.汉语译著名称 e.汉语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  f.原著 g.原著出版年+[h.英语译著名称(斜体)i. 英语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

 

(会议文章)

Wu, F., T. Haskell & E . Andersen. 2006.  T he interaction of lexical, syntactic and discourse factors in online Chinese parsing: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Presented at  The 19th Annual CUNY Conference on Human Sentence Processing.   New York: Graduate School.

英语文献:a.主要责任者(参考文献有多个作者时,第一个作者的姓氏排前,后跟名字的首字母,如(Wu, F.),其余作者均先排列名字的首字母,再跟姓氏,如(T. Haskell & E. Andersen)/(Hauser, M., N. Chomsky & W. Fitch))b.会议年 c.会议文章名(报刊论文/报告/计算机程序/会议文章和网上文章的名称只需第一个单词大写首字母)d.文章宣读的会议(斜体)e.会议地点会议举办单位

 

(研究报告)

Cumming, A., R. Kantor, K. Baba, U. Erdosy & M. James. 2006.  Analysis of Discourse Features and Verification of Scoring Levels for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Prototype Written Tasks for the New TOEFL Test.  TOEFL: Monograph Report .

英语文献:a.主要责任者(参考文献有多个作者时,第一个作者的姓氏排前,后跟名字的首字母,如(Cumming, A.),其余作者均先排列名字的首字母,再跟姓氏,如(R. Kantor, K. Baba, U. Erdosy & M. James))b.报告年 c.报告名称(斜体)d.报告单位 e.报告编号

 

(网络论文)

Sanders, N. 2003. Opacity and Sound Change in the Polish Lexicon. .

英语文献:a.主要责任者 b.网络刊登年  c.网络论文名  d. 网址

 

    总结:文末参考文献的撰写必须要很细致,因为它直接反映出投稿者是不是"内行',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您所投稿件的录 用机会.一个好 的研究者也必须是细致的,如果连认真地撰写规范参考文献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又怎样能开展仔细/严密的研究.虽然文末参考文献的撰写都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T 7714-2015执行的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的刊物对文末参考文献的撰写有具体要求.因此,在投稿前,投稿者应该到目标刊物官网下载详细规范并严格执行.本文以<现代外语>对文末参考文献的要求为例,详细介绍了文末参考文献怎样撰写以及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之后能有所收获,谢谢.

 

参考文献:

libingjie1625. 2018. 参考文献外国作者姓名写法. .

现代外语. 2018.<现代外语>稿件的体例与格式(2018新版). 

Zhang, Qiuhang(张秋杭) & Yang, Tangfeng(杨唐峰). 2018. The referenc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yi(one) + classifier'in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6): 768-780. [2018, 汉语"一+ 量'结构在关系从句中的指称管理功能.<现代外语>第6期: 768-7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sci论文润色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下一篇:他可以挣更多的用户付费收入百度学术仙人十五爱吹笙我的好兄弟伴奏,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