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攻略 | 读过很多文献,依然找不到好课题?EditSprings艾德思

医生科研助手 解螺旋 | 2017/01/12 00:00:00  | 1751 次浏览


作者:麦子(转载请注明: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一年之计在于春,最初的选题决定了今后三四年内接蹱而至的一切,所以选题是不能马虎的。



常常听人们说,找课题的关键在于多读文献,要先“找到目前研究的空白”。本来觉得挺有道理,空白的我不就可以创新了吗。但直到有一天,一位前辈提醒了我:“你的人生就是为了给别人填空白吗?”简直一锤子砸在天灵盖上。


大概是因为“填空白”已成为陈词滥调,人们说出来的时候都不需经过脑子,不去想它的意义。前辈现在很少说要找到文献报道中的空白,因为:


  • 仅仅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是不够的;要对本领域的研究有潜在助益

  • ŸIdea不是找到的,是思考出来的

  • 都没有研究过、不存在的东西,你怎么找?


别苦苦找空白了,不如找一个切实可触的“边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它,改进它,或把它导向新的方向。


边缘在哪里?



虽说各学科的知识都能融合衔接成一个整体,就像地球没有边缘一样,但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一定有特定的景观格局,有它的边缘。


读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献之后,想想你能怎样发展它的研究成果。问问自己:“这个研究有怎样的外延?”或者,“它的假设还可以用哪些其他方法来验证?”又或者,“这个技术还可用来做点别的什么事?”心中做了初步回答,就对自己的答案做进一步检索、阅读,几篇下来,你会发现你了解的越多,想法也就越丰富,慢慢地也找到了好几个现有文献回答不了的边缘。


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检验它的基础假设。科研中也有三人成虎的现象,如果有很多人都引用过、讨论过这个假设,那么它可能很容易就被接受了,哪怕它从来没被系统地验证过。如果你能找到这样一个未经验证的假设,并能想到一个检验它的方法,那你的工作对整个领域都将有重大意义(能够很好地执行的话)。


这个阶段,你的大多数想法可能都不太现实,但没关系,找到Mr. Right之前都会经历一个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旅程。而且不是你读到的每篇文章都能引发伟大的idea。如果那篇文章你读得实在没感觉,那不一定是你读不懂,有可能它的信息本来就不是你需要的,不如先放一放。


等你的确找到了几个有前景的边缘,那么又要通过一系列程序来把它们筛选、提炼出一个idea,并检验它的有效性。


打磨你的idea


要判断一个想法是否值得发展成一个课题,有很多复杂因素要考虑。这些因素都是在读文献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到的。


>>资源:技术、物资和人力


要做出一个好的研究,光有好想法是不够的,最终的质量是由执行效果决定的。一个平庸的想法被有效执行,要远远好过一个闪耀的想法被粗糙地执行。


而你执行研究的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你掌握的相关技术,以及你是否有途径获取相关资源,比如设备、经费、技术支持和时间。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研究者之间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对A学者来说是很好的课题,对B学者也许不合适。所以读文献时需要留意,每种技术的执行都要求有哪些条件,自己所在的单位能否满足,如果不能,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此外,你的idea应该对本领域内大多数学者有利,但你无法取悦所有人。对某些人有吸引力的课题,对另一些人可能很无聊,甚至有所冒犯。树立这点意识,有时候比你掌握了多少知识、技术更重要。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做研究,在你组建团队(哪怕只是让别人挂名)、咨询前辈时,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无论是直接参与你的课题,还是给你提供技术支持、经费支持,都是一种投资,于是就要考虑跟他们相关的利益和风险。


所以在读文献的时候就要留意作者的名字,犹其是身边有可能接触到的人,熟悉他们的研究内容,想想自己的idea在整个研究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才能更好地找到别人的利益切入点,从而说服他们,获得更多支持。


当然,资源获取的难易也可能和时机有关,比如新技术诞生之时,也许会引发理念上的革新,同时有许多亟待探索的边缘,比如各种新应用方式的挖掘,于是就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涌入这个豁口,旧的技术就渐渐失宠。


>>创新性


创新性肯定是制定课题的必要条件,但研究都不会是凭空冒出来的。它从现有研究的边缘萌芽生长起来,长向新的空间,但一定有旧的土壤。




所以一个课题并不是每个方面都需要创新。熟练运用不太新的idea和久经考验的技术,能给你的研究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即便是最具革命性的研究,也是建立在诸多非创新元素之上,也许是将两个不同领域中的元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组合起来。


>>梳理思路


心中本来就有好几个备选的idea,又考虑了好多因素,是不是觉得剪不断、理还乱?尝试用以下几个问题给每个备选idea建立一个框架吧:


  • 这个idea的研究目的是否明确?

  • Ÿ你知道你需要用到的具体技术是什么吗?

  • 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 你需要学习什么新技术?

  • 你身边有没有能帮助到你的人?

  • 你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吗?

  • 你能说出这个课题为什么对其他学者有用吗?

  • 对谁有用?


在筛选、提炼idea的时候,也会像做实验一样有许多的trials and errors,会经历许多糟糕的想法,才能迎来让你心中一亮的那个。这个过程也许比真正做实验还要难熬,因为它没有实际的操作,而都是抽象的文献+思考的无边苦海,但千万不要以为是浪费时间,那都是有价值的投资,该来的迟早会来。


即使老板已经把一个指定的idea直接甩给你,你也可以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执行它,多想几个备案,考虑考虑它们各自的可行性,也不失为一种科研训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许多人第一感觉是要把目标定得尽量高远,课题设计得尽量复杂。这样的课题想想容易,但做起来则不然。不如先想一个最简单的版本,再看看自己身边还有哪些资源,从而决定可以往上添加哪些内容。


>>一点小提示


尽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比较好做,但有时候“太感兴趣”也不是好事。想要证明一个你本来就坚信不移的理念,常常会导致证实偏倚(confirmation bias),通俗讲就是,你只相信你愿意相信的结果。


对结果有预期是没问题的,但作为科研人员,你也要对自己的设想保持一点点怀疑态度,当结果符合自己的预期,也要主动想想有没有漏洞,能不能证明自己是错的。

 

创造性工作能做出好成绩的时候,往往正是你全身心放松、自由考虑各种想法而不去担心它是好是坏的时候。因为通往好想法的路上可能会冒出许多糟糕的想法,纠结太多陷在其中会打断思路,不如信马由缰,让idea们一个个冒出来,别一开始就瞻前顾后。

 

参考资料:

1.      How to find a gap in the literature

2.      How to choose a thesis topic

3.      PhD research proposals: a good idea is not enough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篇:润色论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润色论文?

下一篇:科研能力如何培养?|十五年科研工作者经验谈-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