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期刊荐读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对中日及西方民众的调查,EditSprings,艾德思

www.editsprings.com | 2019/04/17 09:22:12  | 444 次浏览



☆ 本文版权归<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 本刊约稿种类包括:研究文章/问题争鸣/史事考证/人物研究/图书评论/学术综述/口述历史等.

☆来稿字数不限,一般以一万字左右为宜,并附有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来稿请注明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工作单位/职称等)/研究项目名称及编号/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

论文润色翻译有很多细节很重要,注意到了会有更好的效果。

联系电话:  投稿邮箱:ppcpalm@

联系地址:南京市水西门大街418号

邮     编:210017

 

作者介绍

冯翠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姜良芹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摘要

本文从 史实/纪念馆/国家公祭/历史和解 四个方面,调查中/日及西方国家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认知差异,分析认知特征及产生差异的政治根源.

 

依据调查, 中国受访者 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认知度高,态度积极,但也存在分歧; 日本受访者 对南京大屠杀史实认知度较高,但对纪念馆/国家公祭的认知度低,且对中日和解态度相对消极,回避倾向明显; 西方国家受访者 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度低,理解各有偏重,但态度积极.

 

导致民众认知度不同的主因是 战后国际形势与政府态度的影响 ,而要以南京大屠杀问题为纽带实现中日历史问题的和解,需要中日放下分歧,一起面对.

 

1 研究背景与问卷调查

此次2017年12月开展的民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调查,一方面沿袭以往在中日民众间实施问卷调查的传统模式,另一方面突破仅限中日的范围,将西方民众与中日民众作对照,以便较为客观地反映 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认知差异 .

 

总体而言, 受访者男女比例均 衡,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地域/职业涵盖面广,大多具有中高等学历,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 .

 

对 中国受访者 的调查,较为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学历层次的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情况;

 

对 日本受访者 的调查,反映了日本国内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部分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情况;

 

而 西方国家受访者 的调查数据,则更多体现欧美国家中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情况.

 

2 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认知及其差异

对于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 绝大多数 中日两国受访者知道,西方国家受访者则很少;对进一步了解相关史实,中国受访者较为热衷,日本受访者回避,西方国家受访者不排斥.

 

对于 纪念馆 ,中国受访者中曾前往参观者居多,但认知存在偏差,态度各异;日本及西 方国家受访者中曾前往参观者少,但有期待,认知各有侧重.

 

在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方面 , 中国受访者知晓度较高,态度积极;日本及西方国家受访者知晓度低.

 

3 历史认知特征及差异的政治根源

舆论调査具有极强的现时性,民众对历史的认识与态度又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调査结果仅反映当下的情况 .因此,在此次调查基础上,结合近些年相关调查和研究来观察,则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日本及西方国家民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特征.

 

第一,中国民众对南京大屠杀问题的认识与态度相对稳定,并不断深化. 虽然不同时期中日关系热点不同,但是南京大屠杀等历史问题始终被高度关注.

 

第二,日本民众对南京大屠杀有一定的认识,但态度暧昧. 由于在近现代历史教育上的缺失,日本民众认识历史更多依赖舆论.受此影响,在不同时期日本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认识是动态的,受日本政界宣传/媒体报道影响比较明显.

 

第三,西方国家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知晓度偏低,需要辩证看待. 在西方社会整体上对南京大屠杀认识度较低的情况下,需要辩证看待此次对西方国家民众的调查结果.

4 结语

 

根据上述调查及分析来 看,政治因素主导了民 众对南京大屠杀问题的认知及其变迁,要以南京大屠杀问题为纽带, 实现中日在历史问题上的和解,必须改变日本政府及民众中存在的消极态度 .

 

首先,要实现和解必须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上的分歧,中日应一起来面对. 处理分歧需要"受害方与加害方共同面对历史,才能对抗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旧的冷战思维下零和博弈的对抗情绪',摆脱历史问题影响的恶性循环.

 

其次,要将中日历史问题的和解置于中日民族和解的大局与框架下进行考虑. 正如中日学者共同研究历史的努力那样,双方应努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正视历史,吸取教训,为下一步争取实现共享共承历史奠定基础.

 

再者,超越历史与国界,在国际背景下解决中日历史问题意义更大. 让正确历史认知的国际洪流敦促日本政府及其民众跨越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共享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与和平文化,以此扼制日本政府与右翼势力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的挑衅,促进中日历史问题的和解.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论文全文!

 

本文来源  |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第4期

审校 | 李凌  赵伊汉  俞月花

编辑 | 潘琳娜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sci论文投稿以后能不能换邮箱?如何换邮箱?

下一篇:杭州劳动合同纠纷律师费用,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