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期刊速览世界哲学2019年第2期目录及文章摘要,EditSprings,艾德思

论文润色 | 2019/04/19 09:38:39  | 270 次浏览

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

欧阳英/文

提要: 本文认为,与马克思描述的异化劳动及其产品一样,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并会与人类发生异化的东西,是人脑的智能异化物.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人脑发展史上第一次由人类自身带来的质的飞跃,人类由此真正拥有了自己大脑的外化形式,人类历史上也第一次有了人脑与作为其外化形式的人工智能在异化关系中的相互促进. 如果说马克思谈到的是劳动异化,那么,针对人工智能所能谈到的就是智能异化.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是人类/人脑及其智能异化物(即人工智能)共同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且人类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论文润色翻译有很多细节很重要,注意到了会有更好的效果

论唯物史观整体性的利益逻辑

吴育林  武春丽/文

提要: 利益问题是马克思研究现实经济关系的逻辑起点,构成了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性范畴. 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利益动力,揭示了利益本质上是人的需要在经济关系上的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关系. 追逐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因,人的利益诉求的不断满足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利益分配冲突是生产关系矛盾的物质根源,由此利益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内在张力. 利益关系的嬗变形塑着社会形态的样式,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只有在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得以和解.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不同价值向度冲突的问题研究

李刚 陈名财/文

提要: 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但大众文化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同价值向度的冲突问题,这些冲突构成了大众文化价值底线的维度. 法兰克福学派从社会批判的视阈来审视大众文化,围绕"自由'与"伪个性'的冲突,主要从自由与退化/韵味与复制/整合与民主三个方面深刻揭示了大众文化不同价值向度的冲突问题,为当下中国怎样引导大众文化,发挥文化应有的功能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

 

柏拉图的对话与诗学

尼古拉斯•帕帕斯/文 崔嵬 译

提要: 柏拉图对话中的诗学谜团,既困扰了诸多学者,又提供了解释的无尽契机. 2014年的北京吸引了世界诸国柏拉图研究者的目光: 学人们齐聚一堂,多方对话,共议良方: 或勾勒孔子辩难与柏拉图辩证法间的桥梁,或以"至真悲剧'与艺术之美等概念叩问诗学品质,或关注诗学的教育品质,或归纳诗学方式与诗学的解释学原则,或注重从对话中人物形象入手解释诗学难题,各抒己见,以促成一场东西对话之盛事,使之传为学界佳话.

 

亚里士多德论政制维持

娄林 /文

提 要: 政制维持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深受柏拉图的影响. 但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更为细致,他详细描述了政制维持的困境: 即政制衰败的各种可能原因,进而展现了政制维持的可能. 在这个论述框架里,亚里士多德关于维持僭主制的说法却令人困惑,因为僭主制是最糟糕的政制形式. 根本原因或许在于,亚里士多德以美德教育的方法让僭主制这种政制也朝向城邦的善,既是作为具体政制的善,也是朝向善本身的努力.

 

形而上学译名考

郭欢/文

提要: 为什么被译名为"形而上学'? 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文试图整理罗列"Metaphysics'出现过的各种译名,通过大量的文献来还原明治时期"Metaphysics'被译名为"形而上学'的过程,同时也要回答: "形而上学'是否首次出现于1881年? "形而上学'是否是根据易经典故而译名? 形而上学'作为"Metaphysics'的译名是否合适? "形而上学'约定俗成留传至今的原因等问题.

 

先天综合命题思想的判决性实例

周浩/文

提要: 明确论断和详细论证7+5=12这般意义明晰的命题的分析/综合性质,是每一位关心数学命题的认识论地位的数学哲学家/每一位关心分析—综合二分法和先天综合命题实存性的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继给出关于这一问题的穷尽所有可能的五个论断,并逐一反驳前四个论断,第五个论断最终得以被支持. 这个论断是说: 7+5=12是先天综合命题,但并非基于康德的理由. 该论断为先天综合命题思想提供了判决性实例. 对第五个论断的论证,一方面基于现代视角对算术命题的深刻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哲学史上各个流派关于分析—综合二分法的观点间扬长避短.

 

康德论艺术: 以哲学人类学为视域

林季杉  刘灿/文

提要: 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理解必须以"哲学人类学'为出发点,对于康德艺术观的理解也必须以"哲学人类学'为视域. 从哲学人类学视域看,确证有一种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有的可以体验他人传达出来的情感的"共通感'只能算是部分地解释了情感何以可以普遍有效地进行传达,除此之外还要在人类的审美经验中即在艺术和艺术史中确证情感普遍传达的先天条件. 康德艺术观的核心在于指出,艺术作为天才的作品,给人提供了客观合目的性的产品,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促进内在情感普遍传达的能力. 在康德之前,西方艺术观要么坚守模仿说,要么坚守表现论,康德艺术观以一种哲学人类学的立场实现了对于艺术模仿说和艺术表现论的双重超越. 从哲学人类学视域出发,学术界关于康德艺术观的误解将得以纠正,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的两个公认的难解之谜将迎刃而解.

 

试论马基雅维利对西塞罗的"反叛'与继承

——以<君主论>与<论义务(卷一)>对照为例

郁迪/文

提要: 文艺复兴是西方历史中的重要时期. 它既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又直接奠立起现代性的根基,为理解古今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本文通过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最知名的作品<君主论>与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论义务>两书间的对应关系入手,指出两人思想中的继承性远大于表面上的对立. 马基雅维利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论述,其实与西塞罗笔下诸多古典教义分享着同样的思维逻辑,尤其是两人的核心概念"Virtù'与"Officium'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笔者试图以此反思现代早期对古典文明传承与"再造'问题.

 

论奥卡姆的唯名论作为权利观念的起源

李璐/文

提要: 将奥卡姆作为主观权利观念的源头是一个重要的论断,但目前国内学界对此语焉不详. 在方济各会与教宗若望二十二世关于贫困问题的论战中,奥卡姆把"jus'和"postestas'结合起来,创造出个人的主观权利,以之替换掉罗马法中作为客观无形物的法. 此举基于唯名论的主张,理由有三: 唯名论把一般概念视为人造的符号,可以任意约定; 唯名论主张唯有个别的事物是真实的存在,凸显出作为现代权利观念基础的个人主义; 唯名论与权利观念均体现出对意志的强调. 奥卡姆的唯名论开启了以权利观念为核心的现代法律思想. 然而,权利观念难以有效地指引法律实践,应被重新审视.

 

数的宇宙生成论: <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蒂迈欧>比较研究

刘未沫/文

提要:  本文致力于比较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柏拉图对话<蒂迈欧>,以此为例考察中国早期与古希腊基于数的宇宙生成论之异同. 首先,本文将分别论述二者中音律与宇宙生成论核心要点(如行星与恒星运动/年月日周期的形成及宇宙结构)的关系. 其次,本文关注二者从音律(纯比例)逐级创生(一维/二维到三维)的方法: 在<陈起>中,该过程是以黄钟律作为嘉量的方法渗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而在<蒂迈欧>中,该过程则表达为平面与立体几何的构造. 二者差异在于数之地位不同: <陈起>中数内在于日常生活,但<蒂迈欧>中数则超越于具体事物(位于具体事物与理念之间). 最后,本文进一步探究这一差异背后的原因,说明: 柏拉图宇宙生成论的主要工作是解释哲学家怎样能够藉助理解天的秩序来认识更高的理念世界的绝对秩序,同时以该秩序来理解自然界和人之生命的秩序; 而在早期中国宇宙论中,没有超越于天之外的秩序,圣人贤臣之特质正在于能认识到这些隐含在自然秩序中的音律数和历法数,并将它们要么通过度量衡的方法带入百事经纪,要么通过具象化的宇宙图像,带入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择日占卜或与国家行为相关的祭祀礼仪.

 

论从"无'开启的"存在主义'自由

——基于萨特意识的前反思理论视角

苏英伟/文

提要: 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是通过意识的本体论结构得以揭示的. 意识的存在是以一种原初的未分化的/充实的状态呈现,萨特称之为自在的存在,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无'或"此在'. 虚无是存在的另一面. 在意识结构中,前反思意识比反思意识更原始. 自由既是绝对的,同时又不是知识论式的预设,自由发生在意识否定性的虚无化运动过程之中,通过"自我'在主体与意识的时间结构与位置结构得以理解. 人从"无'开启自由,通过虚无,成就自由与存在.

 

从二律背反到死亡驱力:

齐泽克论康德形而上学难题的拉康解

李西祥/文

提要: 在齐泽克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阐释中,康德是其着力进行重新阐释的对象之一. 透过拉康的视角,齐泽克阐释了康德哲学的二律背反和根本恶等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难题,并将其与拉康思想中的性差异和死亡驱力等问题联系起来. 在拉康的理论视野中,康德的二律背反和根本恶等难题,通过幻象建构而达到了符号界,因而这个难题在拉康理论中得到了解决. 齐泽克通过拉康的视角对康德形而上学难题的解释,至为重要地关涉我们对拉康-齐泽克思想的理解,也必然能够使我们获得一个对康德哲学理解的新维度.

 

论当代平等理论的三大特征

金辛迪/文

提要: 当代平等理论以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为发端; 在罗尔斯看来,正义总是意味着某种平等,<正义论>两个正义原则的核心是差别原则,引发学术界争论最大和回应最多的也是差别原则. 差别原则反映出罗尔斯对待平等的态度是偏爱最少受惠者的,这标志着何谓正义之平等问题重归理论视野并占据当代政治哲学分析的核心. 本文设计了当代平等理论的四要点分析框架,围绕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四要点分析框架为切入路径,对当代平等理论代表人物与作品的核心主张/论证特征/批判关系/对平等实践的影响等,进行了考察分析,总结了当代平等理论的三大特征及所面临挑战.

 

自由市场与程序正义

李石/文

提要: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程序,自由市场需要受到"底线约束'和"公平约束'两方面的限制: "底线约束'要求禁止所有可能侵犯人们权利的自愿交换; "公平约束'要求以人们达成共识的社会正义观念为基础,通过社会再分配手段对市场竞争的结果进行调节.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和诺奇克的"持有正义'理论将自由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纯粹程序正义,在理论上存在困难.

 

"后习俗社会'道德规范有效性的证成

——从学习机制到道德商谈

黄秋萍/文

提要: "后习俗'是哈贝马斯论述现代社会采用的一个关键概念. 在后习俗社会中,道德规范的有效性需要被进行论证和辩护,由此形成的有效性规范不仅彰显了个体的反思性能力,也因其表达了行动者普遍意欲的善而具有社会整合能力. 哈贝马斯将个体反思的来源归之于心理学基础上的学习机制. 通过对皮亚杰/科尔伯格和米德的社会心理学的吸收与重构,并引入交往行动者的道德商谈这一参数,哈贝马斯发展出后习俗阶段基于商谈的道德规范结构. 由此,个体的道德进化历程,同时也是基于学习的交往历程,基于此形成的道德规范同时表现出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他们保证个体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规范结构的进化. 但道德商谈仍旧是基于"弱'的先验力量下的理想预设,道德行动的执行需要法律系统的建制化来进行补充,如此才能在复杂性程度较高的社会里发挥社会整合的作用.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发表sci论文应该如何选择期刊?教你选择期刊的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南航学子在科学机器人学杂志发文科学机器人学南航杂志,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