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立涛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Electricallydriven cation exchange for in situ fabrication of individual nanostructures'以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4889(2017).东南大学博士生张秋波,青年西席尹奎波为共同第一作者,孙立涛教授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郑海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阳离子交换措施平日用于制备直接合成措施实现不了的结构和成分更繁杂的纳米资料,是目前制备异质纳米结构的主要措施.现有阳离子交换措施很难实现单一异质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严重制约了未来高精度纳米器件的集成加工与制造程度.
孙立涛教授团队初次提出了电驱动的阳离子交换措施,经由过程控制迁入离子源的接触地位,可以对于繁杂结构中的纳米单体进行选择性制备与修饰(图1),且可以精确的控制阳离子交换的反映过程,制备出不同水平的异质结构纳米晶(图2).孙立涛教授团队的工作不只证明了电驱动的阳离子交换措施是一种可控制备异质结构纳米单体的有效措施,同时也为懂得阳离子交换过程中异质结构形成的微观机制提供了可视的/直接的证据,让纳米尺度下资料和器件的加工与制备更清晰/更精准/更可控.
该项工作是孙立涛教授团队近年来在原位高精度纳米加工与表征方向的系列工作中的又一重要结果,相关前期结果分辨发表在Adv. Funct.Mater. (2016)DOI:(影响因子)/Nano Energy 30,771(2016)(影响因子)/2D Mater. 4, 011001(2017)(影响因子)等重要学术刊物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精彩青年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置装备摆设研制专项等(11525415,51420105003,11327901,61274114)的资助。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