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SCI论文至上的评判标准是常态!

艾德思 | 2023/09/25 17:32:19  | 205 次浏览

  SCI论文至上的评判标准是常态!《意见》要破除“SCI论文至上”的评判标准,那么后面该怎么“立”、何时“立”呢?以下即是详细内容介绍!

 

 这恐怕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以SCI论文等为首的指标影响面很广。

  如果把“SCI论文”考核标准一刀切地拿掉,短时间内,它直接影响的这些领域该如何拿捏评价尺度?在科研的不同阶段应该更侧重什么?设置评判标准的时候该如何取舍?会不会“用力过猛”?这些问题尚且有待考量。

  几乎同期,科技部也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里面提到,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时要突出分类评价、注重实效。

  举个例子,如果是基础科研,论文评价可实行代表作制度,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不少于1/3;如果是应用研究,尤其是在实践中应用,并且已经对社会和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把成果考核权重增加到50%。

  这里要强调的是,破除“SCI论文至上”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SCI自创立以来,收录了国际各个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研领域的权威性。而论文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做出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才是科研圈更应该思考的内容。

  至于这次的“国家行动”,不如说是学术评议改革的一次大型“试水”,至于成功与否,我们还应该把答案,交给时间。

上一篇:5-7月发论文发表普刊真的可以避免好多麻烦,建议一对一论文辅导

下一篇:SCI论文意义大不大究竟是什么级别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