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谈论“国自然”时,我们都在谈论什么,对于我国的大型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来说,什么是最热门的话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国自然”都是必选项之一。下文即是详细内容介绍!

艾德思 | 2023/12/09 11:50:16  | 247 次浏览

  谈论“国自然”时,我们都在谈论什么,对于我国的大型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来说,什么是最热门的话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国自然”都是必选项之一。下文即是详细内容介绍!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89位院士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基础、前沿、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为全面培育我国源头创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

  随着我国医院发展向高质量转型,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实现医院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中,科研基金在支持医院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医院来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医院科研能力与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医疗战线逐渐成为最引人瞩目的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入科技创新大军,我们就从2022年获得国自然立项数量最多的公立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始,深度探访“国自然”。

  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自然”)源源不断地支持着国家基础研究的发展。对于医院来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意味着什么?在解读医院科研的“华西样本”时,记者对医院的三位项目获得者、科室主任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他们眼中的国自然。

  受访者:

  吕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

  周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周宗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

  ‍‍‍‍‍‍‍‍

  《中国卫生》:2022年,您的科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表现如何?今年科室申请项目有什么特点和重点?

  周宗科:

  2022年,华西医院骨科共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我个人获得1个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另有4个面上项目和4个青年基金项目。

  9个项目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主要都是以解决骨科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比如,生物材料与骨软骨损伤修复研究、骨质疏松的综合防治、假体周围感染防治、大骨节病发病机制及干预等。

  2022年,我们申请到了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这个项目是关于大骨节病的精准治疗研究。大骨节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如何导致患者骺软骨及关节软骨坏死的因素仍不清楚,这项研究将针对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通过明确机制,指导临床开展研究、对疾病进行精准治疗。

  吕粟:

  放射科2022年的国自然立项数是16项。包括1个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5个面上项目和10个青年项目。在这些项目中,由临床医生申报的共有10项。相比于往年,立项数有了一定的增长。

  2022年,我们申请到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主要是基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将临床上不同维度的影像特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从而建立一套适合于中国人群肝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后预测的治疗系统。

  周东:

  神经内科于2022年度获得国自然立项8项。我个人获得了其中一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的题目是基于高精度全脑计算模型的癫痫网络动力学机制研究及其靶向干预。

  为了解决临床面临的困难,解答癫痫机制研究问题,癫痫网络的动力学研究是唯一的答案。项目旨在通过对癫痫网络“空域传递”和“时域演化”的融合,基于华西癫痫专业特色的大数据、长时程癫痫随访队列开展网络动力学研究。对不同风险的关键节点进行基于干预时期和手段的分层次解析,实现最大效能靶向干预。

  《中国卫生》:申请和获得国自然基金支持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周宗科:

  国自然支持的重点是基础研究,所以,申请项目一般需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具备科学性,即针对临床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假说;具备可行性,即针对科学假说,要有文献的支撑,并设计相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具备创新性,可以是方法创新,也可能是机制创新。

  吕粟:

  过去,申请国自然比较倚重申请人的文章和基础,现在的关键在于研究方向、关键科学问题和团队基础。

  其中,首要条件是申请者要根据实际需求凝练出高质量的科学问题。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要进行长时间、延续性的积累。从2021年开始,放射科实行医疗组长负责制。由于放射科长期实行器官系统分类的培养模式,随着临床亚专业的细分,这种传统培养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对此,放射科从专病改革开始,将科室分为20多个治疗组,每个治疗组负责不同的器官系统,同时在病种方面进行划分,比如分为心脏疾病、精神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这样的划分模式有利于年轻医生在早期确定研究方向,也有利于实现全面培养模式下的专病科研。

  周东:

  立项成功离不开以下条件:

  国家和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本次获批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由国自然基金委和四川省科技厅共同出资设立的项目,从指南的设立,到立项资助,都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癫痫这一领域的关注和支持。

  华西医院长久以来形成的“基金文化”,对医生的要求从来不仅限于看好病,还须依托优质的临床资源和研究平台,作为医学科学家去推动医学事业以及基础理论的发展,这一要求一直激励着我们对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团队积累研究基础的动力和引擎。

  项目获批离不开各专业、各学科的合作和科研平台的支撑。

  基于我们团队长期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的业绩,受到了国内国际的广泛认可,才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青睐。

  《中国卫生》:从医院和科室层面,为国自然项目申请提供了哪些支持?

  周宗科:

  华西医院对于科研工作有很好的支持和鼓励机制。针对新入职的医生设立了临床医生博士后制度。新入职医生要做2~3年的博士后培训,期间医院为他们提供薪酬。经过博士后培训后进入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如果医生需要脱产进行课题研究,骨科可以为其提供半年的脱产带薪研究时间。对于已经拿到项目的医生,医院和科室不仅会从工资绩效和时间上给予保障,还会支持研究者组成由临床医生和专职科研人员构成的团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

  吕粟:

  几年前,李为民院长提出了临床医生博士后制度。放射科招收的临床医生大部分都是博士毕业,进入临床对博士来说,可能意味着要中断前期积累的科研工作。所以,实行临床医生博士后制度让他们延长了科研成果的孵化时间,也更容易带来集中的产出。

  此外,华西医院近年来倡导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模式。这种模式更加符合临床医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兴趣与需求,激发了年轻医生的科研动力,将临床工作与科研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同时,科室管理方式也发生变化。比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会着重培养临床医生的科研兴趣和爱好,通过组织每周的读书报告会,每月的青苗计划系列活动,邀请临床科研或者基础科研方面的专家与年轻人互动。

  除了医疗组长负责制,我们还坚持对年轻医生进行多维度考核与综合评价。对于在科研方面表现优异的年轻人,在第二年给予1~2个月的集中科研时间。

  《中国卫生》:对于科室和医护人员来说,获得科研项目有什么意义吗?

  周宗科:

  科研工作能够帮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临床上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人共同研究,找到攻克这些难题的方法。从医院和科室发展来说,需要通过各种科研项目培养团队,培养人才。对于申请者个人来说,获得科研项目是学术水平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

  吕粟:

  这些科研项目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推进,可以培养团队,产出成果,继而推动申请人进一步研究,申请更多项目,这是一种“滚雪球”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本身发挥了纽带作用,也是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学科人才的平台。

  周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特别是重点项目这类有明确指南要求的项目基金,代表了国家的需求与导向,获得基金支持对我们的工作和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项目的提出立足于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聚焦疾病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的支持,将国家级临床诊疗和研究平台的优势划为了胜势,带来了更为完备的研究平台和基础,为我们长期致力于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能。

  项目的获批对专业和团队形成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鼓舞了年轻医生对专业领域临床、科学研究的热情。项目的实施使不同院校、不同科室的团队通过项目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后续持续的多学科交叉与合作提供了可能。

  项目的研究提升了专业的学术影响力和国内外的学术认可。在基金项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最终使患者群体获益。

  《中国卫生》:对于医生来说,临床和科研能兼顾吗?

  周宗科:

  对于大型的教学医院来说,医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都是同等重要的任务。

  基础研究虽然不是对所有医生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医院,研究能力是必备的技能。它是临床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

  周东:

  医生的学识与技能,主要来源于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和知识。直接的经验和知识,主要指的是医疗实践以及通过医疗实践,发现诊疗与预防规律,发明技术,进行临床研究,这是一种高级的直接经验获取方式,只有从事研究工作,医生才能创造先进技术,才能把握医学的发展。

  对于一名优秀的医生来说,临床和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中一只手要掌握临床循证证据和病人沟通的能力,另一只手要紧紧抓住疾病生物学机制,从科学和机理的维度开展解析。事实上,临床研究是基于人体所进行的医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精髓所在。临床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用在患者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上。同时,临床研究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医学水平,也直接关乎患者的健康水平。要成为杰出的医生,需要不断学习,积累诊疗实践经验,强化人文素养,更要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创造新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研究者才能成为医学的引领者。

  《中国卫生》:您觉得医院在申请项目基金或者说在科研工作方面还有存在哪些挑战?需要哪些支持?

  周宗科: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申请包括国自然在内的项目最大的挑战应该是科研培训和前期基础的积累。第二个挑战是时间上的分配。第三是团队水平和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从医院内部来讲,一是要加强分级培训,二是要通过绩效调整来激励从事临床研究的工作人员,三是要从长效机制上保证一线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平台和团队支撑。此外,临床和科研实际上是互相协同的,所以,还是要倡导临床的医务人员加强科研训练,积极投身临床研究、应用基础或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吕粟:

  虽然受到了新冠疫情影响,但国自然项目的投入不降反增,这就是一个明确的导向,说明国家对科研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另外,不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人力配置、职称申报等方面,地方政府、学校和医院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程度也非常重要。

  从医院内部来看,人才梯队的建设和科研氛围、科研文化的形成和培养等都是关键的支持因素。

  周东:

  当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疾病谱也在快速变化,亟待形成科学适宜的防治模式,加强医学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将会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医院始终大力支持包括国自然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申请工作,并从各方面积极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在此前提下,还应着力于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专业化的医学研究队伍和专业化的数据信息、医学统计、生物标本库管理队伍,改变“游击队”式的研究现状。同时,加强院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网络等协同体系建设,将更加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医学研究体系的完善。

上一篇:国自然标书撰写技巧之类器官实验方法

下一篇:国自然基金中的二八定律,前20%的单位获得了80%的基金项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