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2024年国家自然基金申请,重点关注的方向有哪些?

艾德思 | 2023/12/20 09:00:37  | 218 次浏览

  2024年国家自然基金申请,重点关注的方向有哪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日益内卷,不少老师表示申报的难度每年都在不断攀升。国自然犹如一座大山,挡住了不少人前进的路,如何能够在2024年实现突围,成为众多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转眼就到12月份,不知道大家的基金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之前,我们提到过,时间规划是申请国自然基金成功的关键,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选题、初稿和定稿。

  按照比较理想的状态来说,这个阶段应该已经搞定了选题和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在写标书的稿子。  

  2024年,基金委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在不同的时期,国自然资助的侧重点都会有不同,并不是平等资助。比如疫情时期,国自然资助的重点就在新冠肺炎。

  【1】关注基金委发布的115个优先发展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公布,共计21个章节,完整的阐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相关理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规划公布了完整的 115 项「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这对于近几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官方链接: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392/

  下面来看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了哪些跟生物医学相关的内容!

  免疫与神经化学生物学

  重点关注小分子(包括金属离子)介导的免疫调控与干预,为开发原创性的基于小分子的免疫诊疗技术提供支撑。针对神经行为的化学生物学本质,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原因,重点关注化学探针和标记技术、原位实时观测技术、结构生物学技术,促进神经性疾病研究。

  生物与医学电子信息获取和处理

  重点研究分子、细胞和生物系统信息融合交互方式,以及光遗传分析等新方法,发展新一代生物电子芯片与微系统技术。

  病原微生物致病及与宿主互作机制及免疫调节

  重点研究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变异和溯源,了解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与功能,免疫记忆异质性的分子基础和免疫记忆的形成机制等问题。

  细胞命运可塑性与器官发生、衰老和再生的分子基础

  重点研究细胞命运可塑性及发育潜能调控机制,器官发生机制,成体干细胞的鉴定、体外扩增和干性维持,器官再生修复关键功能细胞的鉴定,组织器官稳态维持与衰老机制,类器官和类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细胞命运操控等问题。

  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物信息流

  重点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核酸修饰与调控,染色质装配及高级结构,表观遗传信息的建立与继承,发育与衰老相关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对环境信号的响应与记忆,代谢信息流的产生与调控等问题。

  重大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

  重点研究非可控性炎症的调控机制,细胞能量代谢的稳态调控与失衡机制,细胞异质性与微环境,微生态的动态图谱及其变化规律,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互作规律,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与再生机理等。

  免疫异常与重大疾病

  重点研究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应答调控的多层次多尺度新机制和规律特征,免疫微环境的构成和动态演变机制。

  肿瘤发生与演进机制及防治

  重点研究肿瘤多维度表型特征和细胞命运,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变化规律及调控网络,寻找肿瘤筛查和早诊新方法,建立肿瘤治疗新技术和综合治疗新策略,为肿瘤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重大慢性病发病机制与防治

  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重大慢性病,研究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风险预测体系等问题。

  重大传染病发病机制、预测预警与防控

  重点研究重大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预警、防控及临床救治新策略,病原体的快速分离与鉴定、致病机制,诊断试剂、药物开发等。

  脑科学与重大脑疾病

  面向脑科学研究前沿,开展脑结构解析、脑发育及脑功能研究,重点研究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重大脑疾病的致病机理,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麻醉、疼痛与成瘾的神经基础,高风险人群的筛选策略及早期精准诊疗技术。

  衰老与健康增龄

  重点研究器官、组织、细胞衰老的生理机制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干预策略,延缓组织器官衰老、长寿相关关键因素及机制。

  生殖健康及遗传与罕见疾病

  重点研究生育力建立和维持的关键机制及生育力下降的发生机理,重大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孕前、孕期、产前筛查诊断和宫内干预治疗技术,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机制及预测、预防等。

  儿童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重点研究儿童恶性肿瘤、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病因、机制及防治,儿童重大疾病的风险预测、早期筛查和综合管理等。

  急重症、器官移植、康复和特种医学

  重点研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组织器官损伤机制与干预,休克与心肺脑复苏,常见器官移植的基础理论和干预策略,常见致残致畸疾病的康复理论与新型康复技术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重点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慢病的流行特征、易感因素与预防策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监测,环境暴露对健康的危害及诊治新策略,生活方式、膳食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

  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研究证候与病症、藏象与经络等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药治未病,经方验方和中医药整体治疗优势病种的科学内涵、系统疗效评价和整合作用机理,中药药效物质代谢,中医药现代化制药和诊疗设备,建立中医药定量化、可读化的表征体系。

  创新药物及生物治疗新技术

  重点研究药物设计和筛选体系,创新药物疗效与毒性评价,发展类器官模型,创建新型生物治疗技术。

  智能化医疗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的定位定量数据获取的相关理论与前沿技术,疾病数据资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病理生理特征与临床表型的对应关系,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病理、分子特征一体化识别,大数据风险防控等。

  认知和感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重点研究神经细胞谱系及环路发育,脑连接图谱结构与功能,突触信息编码机制,感知觉信息加工的基本单元和过程,行为与认知的神经机制,认知与行为的计算建模,注意与意识的产生和调控,心理异常的干预靶点等。

  【2】糖脂代谢

  2023年9月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

  图片

  其中提出了以下具体方向:

  (一)糖代谢信号感知机制与生物学效应。

  围绕特定生理和应激条件下,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所行使的生物学功能,重点研究葡萄糖及其代谢物作为信号分子被感知的机制、信号传递过程和生物学功能。

  (二)脂代谢信号感知机制与生物学效应。

  聚集脂代谢的关键通路和调控节点,研究不同营养物质对脂代谢的调控作用,揭示脂代谢中有信号作用的重要代谢物及其感知机制,解析生理病理功能。

  (三)糖脂代谢中的细胞器互作。

  聚焦线粒体、内质网、脂滴等糖脂合成及分解代谢关键细胞器,揭示细胞器互作在糖脂合成分解代谢等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分子机制,解析其关键调控因子的生理病理功能。

  (四)新型激素对糖脂代谢的调控。

  围绕代谢稳态维持,发现鉴定调节糖脂代谢的新型激素及受体,揭示其生理病理功能、作用机制、信号传导途径及在跨组织器官对话中的功能。

  (五)糖脂代谢的神经调控。

  聚焦神经对糖脂稳态的调控作用,揭示脑通过直接感知营养素调节糖脂代谢稳态的作用原理,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神经自身或经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外周能量存储和消耗的机制。

  (六)微生物与宿主互作对糖脂稳态的影响。

  围绕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谢酶与肠道组织以及重要代谢器官的相互作用,鉴定影响糖脂代谢稳态平衡的关键节点与调控机制,揭示微生物在糖脂代谢失衡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七)肿瘤的糖脂代谢重编程。

  围绕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无限制增殖能力,重点解析糖脂代谢重编程促进细胞周期进程的新机制。

  (八)糖脂代谢的跨代调控。

  聚焦亲代非经典遗传因素在子代糖脂稳态调控中的作用,发现其来源、跨代传递方式、作用靶器官与机制。

  (九)糖脂代谢失衡与干预策略。

  通过系统性定量表征手段研究糖脂代谢失衡,揭示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糖脂代谢全景式图谱;开展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前)干预研究,助力精准诊疗。

  (十)代谢物亚细胞精细定位分析与高分辨图谱。

  综合高时空分辨及高覆盖度代谢物鉴定、传感与定量方法,对重要糖脂代谢物在亚细胞结构内分布与动态进行原位定量分析,发展原创技术、工具、算法,构建代谢物亚细胞时空动态高分辨图谱。

  由此可见,糖脂代谢和代谢重编程仍旧是国自然申请的重点。

  【3】昼夜节律

  2023年10月31日,基金委发布了“睡眠及睡眠障碍的机制与干预新策略”研究专项项目指南。

  指南中提到了下面具体的方向:

  (一)睡眠-觉醒及睡眠障碍的机制与干预。

  1.揭示生理性睡眠-觉醒调控新核团、神经环路机制和关键分子通路。

  2.阐明失眠、嗜睡、异态睡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发现药物治疗潜在分子靶点,研发新型非药物干预手段。

  3.寻找原发性失眠表型诊疗相关生物标志物,明确精准临床分型,预测失眠症转归或预后,探讨神经调控、心理治疗等个性化干预策略。

  (二)生物节律介导睡眠和睡眠障碍的机制及干预。

  1.阐明昼夜节律对睡眠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生物节律紊乱引发睡眠障碍的分子机制,探讨干预新方法。

  2.解析外周组织器官生物钟影响睡眠障碍的分子机制,探讨干预策略。

  【4】“未病”状态表征与机制研究

  2023年10月31日,基金委交叉科学部也发布了“‘未病’状态表征与机制研究”专项项目指南。

  图片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未病”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渐进过程,该阶段合理干预可以实现病程的逆转。

  指南中指出: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本项目拟聚焦糖尿病“未病”关键时期,根据中医病机演变理论,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技术方法,为实现早期干预、逆转重大代谢性疾病提供科学支撑。

  指南中提到了下面具体的方向:

  (一)多表征刻画“未病”关键状态。

  聚焦糖尿病从“未病”向“已病”转换的关键时期,结合病机演变理论,借助多参数传感、高精度光学成像、组学大数据等技术方法,采集中医临床症状、舌诊、脉诊等宏观临床表型数据,以及血糖血脂、代谢物、菌群等生物学指标。获取影响“未病”临界转变关键过程的多维度、多模态核心参数,形成可检测、可分析、可表征的“未病”-“已病”转化临界状态综合评价体系。

  (二)“未病”状态临界转变的智能预测。

  综合舌象、脉象等中医表征、生物图像和组学数据等构建代谢性疾病前期“未病”状态的多维动态数据库,发展可解释的量化方法与多模态融合的动态网络化模型,研究可定量的宏观表征“未病”临界状态与生物学微观指标变化的映射关系,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探索“状态的临界慢化”或“变量的临界协同波动”的数学规律表征体系,揭示“未病”临界转变的共性数理机制。

  (三)疾病“未病”状态预警及干预策略。

  基于已有糖尿病“未病”状态的临床队列与疾病证候相关工作基础,定量化病证关键生物靶标信息,验证预警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系统阐释“未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生物学内涵,通过高质量终点事件评价循证证据的临床研究,完善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糖尿病等重大慢性代谢性疾病“未病”状态的预警和干预策略。

上一篇:国自然标书撰写技巧之类器官实验方法

下一篇: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公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