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教学术文章精粹}戒律外寺制僧规的产生及其特点和意义(四)
戒律外寺制僧规的产生及其特点和意义
梁朝慧皎( 497 ~ 554 )<高僧传>之"道安传'即说:
"安学兼三藏,所制僧尼轨范/佛法宪章,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讲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大概这是关于道安僧尼三例较早的文献记录.
虽然,关于道安法师别立之僧尼规范三例,文献只是讲到有三个方面的法规,并无具体细则的描述.不过,由道安法师之僧尼规范三例,却已然明白显示了中土僧尼别立规制的基本方面,以及当时道安法师的僧团日常修行所侧重的内容.
在道安法师立僧尼规范三例之后,南北朝时期各种名目的"俗施僧制'及僧众"和众立条'的尝试不断出现,而且世俗方面/尤其是帝王也参与到制定僧制的事宜中.特别是梁武帝( 464 ~ 549 ),是制定戒外僧制寺规的重要推手,后世流行通用的很多规制都源自梁武帝的时代.
在禅宗清规出现前,早在隋代智者大师( 538 ~ 597 )创立天台宗过程中,也注重立制,<国清百录>所收百条,第一即"立制法';到唐初道宣法师( 596 ~ 667 )时,则已经是既"附时'又"傍教',别立的寺僧规章更丰富细致了,有钟轨度/五众物仪/章服仪.归敬仪,等等.而随着禅宗逐步发展,中唐时则有百丈怀海制定禅门清规.
乃至由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亦可知,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寺僧别立规范的已经很普遍,虽然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没有保留下来成文的清规一类的东西,但是在榜文中有很多与清规有关的规定的记载,' "规矩/律式/格令等,都是指佛教教团的清规.'而且"洪州禅宗一系百丈怀海和尚的<禅门规式>对敦煌地区的影响是很大的.'至于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各个时代以及一些寺院,一直不断有不同名目的规约被制定出来.
历史地看,别立和施行各种名目的戒律外僧制寺规,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和显示着佛教发展的状况和程度.
三/中国佛教中别立僧制的背景
的确,自道安法师立僧尼三例之后,中国佛教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不同朝代不同时期,都不断有各种别立的僧制寺规.而各个规章的别立,都是有着其各自不同的原由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如前文提到的,道安法师是因为"伤戒律之未全,痛威仪之多缺,故弥缝其阙,埭堰其流,立三例以命章,使一时而生信.'
慧远法师是因为首开结社之始,遂因事而立法社节度.支遁突出使用集仪度,则必是因为师徒济济,需要结众仪式.天台宗的<国清百录>所收诸多法制,即是由于追随智顗大师者日众,而别立了不少规制,如学者十条训诫/敬礼法/普经法,等等,从而使天台一家有了一些别样的规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