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论文写作学术论文最常犯的九大问题如何写综述文章,EditSprings,艾德思

网络 | 2019/01/02 14:41:46  | 263 次浏览



学术文章最的九大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在过去几个月里面,我帮助不少研究生修改过学术文章.其中有一些人的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结果非常好,但是,在他们文章撰写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回国了,我想应该是时候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文章写作效率.

 

问题1: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

 

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文章中最常出现的事情,很多情况下,他们文章中摘要部分与结论部分重复率超过70%.当然,我自己在评审文章时,见过重复率超过90%的人.就原因而言,个人认为是他们对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 对于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话引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然后,简单地概述采用了那些研究方式,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这篇文章的最重要结果,而不是所有的结果,最后说说在这些工作之外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现象就可以.

 

对于文章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说一遍了.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明白地概述所发现的现象/结果(1)/(2)/(3).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发现了哪些现象/提出了哪些观点. 至于摘要中说道的最重要结果与结论部分可能重复,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够直接拷贝.

 

问题2:关键词过于随意 

 

帮助研究生修改文章过程中,几乎每一篇文章的关键词我都会要重新选定与修改.最常见的问题是:关键词不是实词/关键词由很多单词组成/关键词中包含不少缩写/关键词在前言中没有出现过.

 

其实,关键词是非常简单的,把前言或者文章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况下,写4/5个都会满足要求. 问题3:前言引文不科学 

 

国际学术文章,对引言其实是非常重视的.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文章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诉文章评审人/读者这篇文章的意义,让人们看完引言,就能够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个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

 

1)引言过短.见过短小精悍的情况,他们只用几句话略微介绍研究背景.个人觉得,除了通讯之类的文章,引言需要写一定的篇幅.

 

2)重要文献缺失.这一条很少有人注意,天下文章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献,文章就可能会被顺利录用了.

 

3)文献引用只是简单的罗列,而引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引用部分是一个完全用来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最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罗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献放在那个位置都要体现出他的作用.

 

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过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工作[1-20]'.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位置放两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让人觉得您可能没有读文献.

 

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们没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说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比较麻烦了.即使有这样的文章,可以不引用,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4:实验描述过于简单

 

在一篇文章中,实验描述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表达清晰.一方面,读者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他们想重复做一次,他们能够按照步骤重复出来.另一方面,实验条件变化一点,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一部分,个人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1)有时候可能实验描述太多,而似乎他们又不愿意多写,有一些朋友直接说实验描述情况文章.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一些还是研究生毕业文章.对于这样的情况,理论上讲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难度,谁有兴趣和心情去把您引用的这篇论文找出来,再认真研究一番呢?

 

2)实验方式名称不统一.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摘要里实验方式用名称A,到了前言里面,就变了名称B,到了研究方式里面,又变成了名称C,到了结论部分,又回到了A.而这A/B/C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问题5:结果 部分逻辑比较混乱

 

很多人写学术文章,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好.其实不然,好的结果有时候也是会被拒稿的,至于主要原因是文章的逻辑结构比较混乱,让人不知道文章里到底在说什么. 具体常见的问题包括:

 

1)研究结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没能把里面的关系弄清楚.我见过非常极端的情况,就是为了把一篇文章写的很长,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哪一件事.

 

2)到底先写那一部分,作者没有计划.有一次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先写了部分力学性能结果,然后写一部分组织观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学性能,又来一部分微观分析,和我写博文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3)实验部分说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结果.还有的情况是在结果部分写了某一些结果,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些结果从哪里冒出来的,在研究方式中没有提及. 问题6:图表制作比较粗糙

 

作为审稿人,我在评审一篇文章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后就会大致地看看文章的结构,然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文章的图片上.如果文章图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图片质量很差,心情就没有那么愉悦了. 文章图表常出现的问题如下:

 

1)图片中字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为了简单,只是把机器照的图片给出来.这些图片在一个屏幕上看时,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压缩到一篇文章里面,就很难分辨了.

 

2)多个图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车,图片格式就全乱.经常帮助他们修改文章,他们给我的时候,还是能够看的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修改里面的问题,图片就乱动,让人找不到北.

 

3)实验曲线,不增加误差棒.有些研究生在文章里面说自己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但是在图片中只有一个数值.

 

4)图片比例值不统一.有时候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放大倍数是100倍,而另一张又变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来是方便人们观察差别的,但由于倍数不一样,让人无从比起.

 

5)表格格式不统一.有一些地方,表格采用三线,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全部实线. 问题7:文章几乎没有任何讨论

 

文章的讨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据我的观察,研究生写文章对讨论部分几乎是不重视的.一开始我帮助研究生修改文章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一条,后来逐渐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增加讨论部分.

 

如果大家去看好一点期刊的文章,讨论部分占文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说,讨论部分也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写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经验的累积.

 

问题8:结论部分罗列过多

 

正常情况下,一篇学术文章只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可.也因此,文章的结论写上3-4条就很多了.然而,我见过一些学生的文章,他们恨不得把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挑选一句话放到结论部分.

 

特别是我曾经评审一篇文章,某一个作者一共写出了十多条结论,我第一次意见他减少一些结论,结果他略微删掉一部分,第二次审稿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应该整理到5条,他这才继续提炼. 问题9:参考文献格式混乱

 

这一条,是让我最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帮研究生修改文章,我在最后写了一条"请统一参考文献格式',第二次来看,还是一样,问题多多. 就这一条,具体问题如下:

 

1)同一篇参考文献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也发生过,如果一篇文章引用50篇文献,自己是很难发现某一篇文章是否重复引用.但,无论怎样,在投稿之前,还是需要多看两次的.

 

2)引用文章信息不全.正常的情况下,引用一篇文章基本上都会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页码.而有时候,他们只是写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乱.有一些文章是根据A期刊的格式写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据B期刊的格式写的.让人初看的时候,即使从别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的.

 

4)期刊名称错误.对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个期刊名称的International给省略掉了,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期刊.

( 本文来自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

===========

 

怎样写综述论文(转帖)

 

为什么写综述

 

从一篇文献开始,看几篇相关文献整理出大致思路,找出一个切入点就开始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要看文献,针对不同问题有选择性的看.之后实验完成,整理成论文发表的时候,为了写前言部分而看一些文献.开题 - 实验 - 发表,每个步骤都要看文献,这是我的科研过程.

 

但这些步骤里看文献是不全面的,从解决一个问题开始,到解决一个问题结束,涉及到的都是具体的文献.如果要对整个课题方向全面把握,写一篇综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做过较长时间的相关研究后,写综述论文有以下几个好处:

大的方面,能够提高对整个课题方向的把握能力.通过详细的/全面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可以对这个课题方向的发展脉络/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

其次,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升华.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自己心中必定有不少思考和疑问,此时的大量阅读对自己的固有知识是一个归纳升华的过程.写完应该有顿悟之感.

再次,对以后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写完综述后,通过对整个课题方向的了解,知道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哪些问题是热点/哪些是难啃的骨头,是制约课题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样设计以后的实验时就能有的放矢.

小的方面,综述也是一篇论文呢.现在国内评估要看个人成果,综述也是一种发论文的方式.另一个方面,能够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一般来讲,综述论文的引用次数相对研究论文高,因此也就扩大了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

准备工作之文献检索

在开始写综述之前,很重要的一个准备工作是文献检索.虽然经过 " 开题 - 实验 - 发表 " 三个阶段的阅读,可能存储有足够的知识点,这对您的实验有用,这还不够一个综述论文.综述论文要全面,要综合概况所评述的问题,因此,详尽的文献检索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里说的全面不是说把几十年的论文全部下载下来读一遍,这样工作量太大了,这是其一;其二,早期的论文可能已经被总结过了.因此,找几篇综述论文看看就可以了.此处的全面是指多换几个关键词检索和多换几个数据库检索.先说关键词,每个作者倾向的关键词不同,而且新兴领域还没有约定俗成的术语时,更需要多换几个关键词了.再说数据库,因为每个数据库收录的期刊都是不全面的,这里重要的检索工具必不可少.例如 Scopus / Pubmed / 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 ,会收录比较全面的信息,但会比专门数据库晚(晚多长时间不清楚, Pubmed 会晚几个月, Scopus 更新快些).

还有两个小技巧来获得相关文献.一是所读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这个好理解,文后的参考文献就是.另一个是看哪篇论文引用了所读论文,这也是相关文献.像 Google Scholar 有一个引用次数,点开里面就可以看到哪篇论文引用了此篇论文.

通过以上几个方式,才能找全相关的文献.

准备工作之大量阅读

找全文献后,下一步就开始读了.

首先,没必要全部通读,这样耗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但是,近两年的论文要通读.两年,对比较热的领域来说是一个合理的综述论文的时间点.这两年的论文要通读,重点读,也是综述的重点所在.不通读不足以知晓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不通读就写综述有点不负责任.

两年前的论文没必要通读,因为,可以从近两年的论文中的前言部分读到对这些论文的评述,也可以从综述论文中获得相关信息.这些论文着重读摘要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对某一个问题针对性阅读.  

 

怎样写综述论文(续)

 

文献的阅读方式

 

阅读上百篇文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仅仅是浏览一遍,就只能留下一个大概印象,过一段时间或者说随着阅读文献的增多,这个模糊的印象也失去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写作和创作的基础,记不住怎么组织语言,即使是查,也不知道从几百篇文献上千页中哪里去查.

 

我的导师教导我读书要辩证去读,在思考中记忆,不要在书上涂画.不否认这种方式适合聪明的大脑.我资质愚钝,试行几年之后,脑子里只有墨盒的味道,却没有文字,结果连我赖以凭借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写写划划也丢失了.对于我,更适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适合我的德国同事们.他们把文献用 A4 纸打印出来,在重要的语句上用高亮笔划出.读完之后抄录到 A5 纸上,订到原来的文献上,作为精选.这个摘录是对您真正有用的知识点,其他大部分论文都是铺垫,或者是已经在您记忆中了."高亮笔划出 + 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记忆.

 

这样读书虽然刚开始很慢,随着十几二十篇文献做下来,您的积累多了,后面的摘录就越来越少了.而且,您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因为人都是基于旧有的知识去领悟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您的知识储备少,一篇论文的知识点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者大脑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实例去解释,所以接收起来非常困难 [1] .而随着积累的增加,理解越来越容易,也理解越来越充分,速度也越来越快.阅读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这就是知识的马太效应 [2] .

 

您的读书笔记需要分类,您的知识需要管理.这与其他知识的管理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这得需要另辟一篇博文讨论,此处不再展开讨论.仅对文献的管理进行说明.

 

文献的管理

 

在下载了上百篇文献之后,文献的管路就成了一个问题.就像十个八个人的小机构,老板一个人可以兼职财务/人事/市场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机构,其中任何一个角色,都足以让您忙的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专业人士能够轻松处理让您手忙脚乱的杂事.对于文献管理, Endnote 就是这样一个专业人士,能够有效地把庞大的文献有效地组织起来,给您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题目/卷期页码,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提供 DOI , Endnote 也能做到. Endnote 在论文编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综述写作/文章写作/书籍写作的必备(其他文献管理工具也不错, ReferenceManager , Biblioscape , NoteExpress 等).它的使用方式见王超的< ENDNOTE 使用方式,常用!> [3] .

 

虽然电子版很方便,我还是倾向于阅读用纸版.一是看电脑屏幕时间长了,眼睛疼,大脑容易木化,陷于僵滞的状态;二是多动手,有助于记忆.在电脑屏幕上看时,仅仅使用一根手指头:是指双击打开或关闭和滚动滑轮翻页.除了食指,整个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一动不动.眼睛慢慢变成像死鱼眼一样,拉直了视线,呈现出发呆的神态来.这种阅读方法不适合长时间大量阅读,偶尔查阅还行.我喜欢把文献打印出来,统一编号(跟 Endnote 一致, Endnote 中的 Label 可以添加编号)后打孔,放入活页文件夹.活页夹和打孔器见图片.

 

这里也提一下活页文件夹.这种简单/灵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法,我竟然在我整个求学过程中闻所未闻,未见任何同学使用过.大家都是打印出来,订书机一订就摞在桌头上.文件多了经常滑落下来洒一地.更难受的是管理,您不能把它码整齐,也不能随手取出想要的文献.直到在歌德学院学德语才第一次接触文件夹.当时报名时,一人发一个活页文件夹,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师发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后放入.而且还可以用隔页分类存档不同内容的资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夹,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齐.在实验室里,导师应该给每个研究生配发活页夹供学生使用,方便学生.而且学生毕业后,可以把文件夹和打印的文件同时收回,留给后续的学生使用.从而,既利于科研又避免浪费.

 

论文的架构

 

文献的阅读是一个从"无可非议'/"似是而非'/"大是大非'到"无事生非'的过程.

 

刚开始阅读,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前几篇论文提出的方式和结果对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评判其中的观点.因而,刚开始阅读时会对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全盘接受,很难产生质疑的观点出来,对看的任何内容都是"无可非议'.等看过十篇八篇的文献之后,所了解的方式和观点较多了,有些可能观点相左,这是怀疑会跳出来,对所阅读的论点进行挑剔,却又不能凭借一两篇论文而确定某种方式完全胜过另一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各有千秋,从而达到"似是而非'的境界.只有看过足够量的论文之后,才能够做出完整的评价,所获得的优劣比较结果也有充足的论据.这时候就达到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境界.

 

综述论文,一部分是综合别人的工作,另一部分,还在于论述自己的观点.大是大非也还只是综合的一步,应该更进一步,通过对"大是大非'的把握,要能发现新的问题/新的优点或者缺点/提出改进方式,以及对未来工作和发展前景的意见和设想,更有甚者,跳出对原有实验细枝末节的讨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原理上/方式论上和系统性上加以评价.这当然很难,故而,多数综述论文综而不述,让读者看完之后,对过去有些了解,对未来仍是茫然.当然,论述的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大.鲜明的例子是,赵立平 [4] 历时两年增删二十多次才写出为未来 5 - 10 年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论文,方知"述'之不易.

 

如果阅读完成之后,能够达到"大是大非'的经济,即可提笔写作了.写作,要先搭框架,对所要综述的内容分门别类,不断细分.分的越细越好,至少要三级,三级标题下还可能有四级五级标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 框定要综述的问题,缩小范围.不要让自己的写作"随兴所至'而偏离了方向,失了重点.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不是写书,没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宽全面的讨论,所以要限定自己综述的范围.

 

@ 写作压力小.想到写一篇论文时,会联想到"写下至少五千文字和阅读一百篇文献',一霎那压力倍增,而且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而细分之后,所要想的仅仅是对某个方式的某个参数进行讨论,只需一个小段落的文字.这样简单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没有太大压力.

 

@ 有条不紊.所有要讨论的问题列在那里,就像一个 TO-DO LIST ,完成一项划去一项,一件一件来,有条不紊,进度非常直观.

 

写作的小细节

 

论文细分成一个一个小节之后,就可以动手完成每个小段落了.在这里有几个小技巧,非常有效.

 

@ 注重写作的连贯性:写作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要在写 A 问题时去思考 B 的问题.这里有两层意思,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对 B 问题有用的材料;另一层意思是,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 B 问题存在的错误/疏漏或者其他.这个时候,不要停下来,只需要用便签备注一下(我习惯使用 ONENOTE 做备注还收集材料),备注完之后,继续对 A 问题的写作,直到完成.再回过头来,整理 B 问题.

 

@ 二次文献:为了论证一个结论,可以需要引用论文主题之外的文献,或者需要从文献引用的文献里去找论据,是谓二次文献.对文献中引用他人的数据有必要去查证,避免错引文献和错引数据.

 

@ 图片处理:一是图片的版权,这个不用担心.您投到期刊,期刊的编辑会去搞定;二是图片的质量.从其他文献中摘取图片时,不要使用截屏的方式,这样图片的分辨率不够.应该用 PHOTOSHOP 打开 PDF 文件,对所需的图片进行裁剪,再另存为 TIFF/JPEG 格式.在 PPT 中绘制的图,千万不要用 PPT 的"图片另存为'功能,那个分离度太弱了.应该讲 PPT 另存为 PDF ,然后用 PHOTOSHOP 处理.

 

@ 参考文献的修改.前期写作的时候,必须使用 ENDNOTE 对插入 WORD 中的文献进行索引.如果论文已经成型, ENDNOTE 已经导出参考文献了,经过其他作者修改后,要增删参考文献.增删一个文献,其他文献的索引号都要变更.这个时候容易出错.我使用以下方式:对每个要改动的文献索引后加" * '标注;" * '后加上新的参考文献索引号;使用查找功能确认每个需要改动的文献都与" * '相连(应该出现两次,比如增加一个参考文献 121 , 122 应该有两个, 121*122 , 122*123 ,即是 121 变为 122 , 122 变为 123 );删除" * '和前面的索引号.改变完成.

 

@ 英文句子,短句比长句好.被理解最重要,短句子容易理解,定语从句太多,能把人给绕晕了.

 

论文的亮点

 

一个篇论文,要有一些"干货'才能被更多地引用.因此在写作之前,看看您所下载的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哪个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为什么?

 

从个人引用论文的习惯看来,以下论文会被引用:

 

@ 第一篇论文:本领域的开山之作,不引用没天理;

 

@ 里程碑式论文:论文达到一个之最,最高/最大/最快等,或者突出的进展,是要引用的;

 

@ 讨论的是核心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引用有总结性结论的句子,比如某个技术的优点是...;和量化的句子,比如目前 70% 的论文采用了某方式.

 

如果您的综述里能提供这些内容,必定会增加他引次数.前面三个干货,是研究型论文干的事,后面这两个也不容易.第一个要您自己概况总结,第二个要统计大量的数据.

 

备注:这里把自己的一点经验拿出来与大家讨论,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多加指正,以冀对初次写综述的科研人员做个参考.  

 

1. 彭思龙 . 也谈知识的马太效应 . 

2. 方唯硕 . 有趣的观点:知识的马太效应 . 

3. 王超 . ENDNOTE 使用方式,常用!  

4. 赵立平 . 中国学者怎样发高水平综述论文-个人经验谈 .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SCI论文发表途径一览,助力你的科研梦!

下一篇:论文退稿是一种常态论文投稿转载小木虫论坛,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