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兰州大学树西北特色办一流大学,EditSprings,艾德思

网络 | 2018/12/28 10:56:57  | 304 次浏览



  原标题:重访总书记去过的地方讲述新时代甘肃好故事   兰州大学:西北特色办一流大学

  1978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教师杨建新44岁.在他所感兴趣的民族学研究领域,他还只是个"个体户'.

  1987年,张海霞是兰州大学化学系的大一新生.那时的化学系只有一栋教学楼,10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上大课,每天上课前排队抢座是家常便饭.

  1995年,当勾晓华硕士毕业留校工作时,地理系还是兰州大学的"小系',缺经费/缺场地/缺人才,他们自嘲为"三无'系.

  改革开放40年,一切都变了.杨建新今年已经84岁,由他一手申请成立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已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初的"个体户'如今"有门有户'.

  化学系原来仅有的一栋教学楼现在已经改名为"第一化学楼',从这栋不起眼的小楼里,走出了我国"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

  而曾经的地理系,也已发展成为有170多名教职员工的资源环境学院,学院仅去年的科研经费就达到5300万元.

  2009年6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调研期间,专程到兰州大学,在与师生的交谈中,明确提出兰州大学要办成"具备西北特点/独树一帜'的一流大学.从此以后,兰州大学更加坚定地把这一目标融入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等每个方面/各个环节,并为之努力奋斗.

  坚韧不拔,培育一流学科

  在兰大本部校园东北角,几栋新旧不一的教学楼错落有致.这并不起眼的几栋楼里,却是兰大传统优势学科——化学系的"摇篮'.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走出了吴云东/涂永强/周其林/冯小明/王锐/岳建民/种康等院士,还有40多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海霞是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在学院里,无论老师学生都叫她张老师.

  1987年,张海霞考入兰大化学系,她就是在那栋四层小楼里完成了大学学业和研究生学习,并留校成为一名教师.

  "当时的老师还在上大课,100多人用一个教室,老师也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教学工具,讲课拼嗓门/靠板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每逢上大课,学生们都会早早去教室门外排队,以求占一个离老师近一点的座位.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上百人的大课已经改为了小班教学,但是化学系这种踏实的学风却传了下来.

  改革开放初期,刚刚恢复高考之际,兰大化学系虽然算得上是"大系',但是教师大都没有什么"头衔',教授/副教授数量很少.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科研仅凭个人兴趣,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

  随后,兰大恢复了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一批教授和副教授应运而生,化学系教师队伍建设开始走向正规化.

  与此同时,兰大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并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化学学科的老师们开展了大量科研活动,并把目光投向了与世界同行同步的研究领域.

  张海霞说,化学化工学院改革开放后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发表文章数量一直都很高,一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400余篇论文.这与兰大重视科研/重视学科与国外交流密不可分.

  地处西部搞科学研究,虽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相比没有优势,但是化学学科教师拼的是一股"韧劲'.

  1985年,兰大申请到了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这是兰大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全国有机化学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正是这个重要的平台,为兰大化学学科不断引来"金凤凰',也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化学化工学院教师有200多名,其中97%以上都是博士,院士/"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占到了教师队伍的12%.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化学化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化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总影响力前1‰.

  就在记者采访张海霞时,分别有来自广东和山东的企业到化学化工学院谈合作.张海霞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学院一年大概只有一两个与企业合作的项目.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老师们也开始把自己的研究项目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企业来谈合作,全国范围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院工作的常态.'

  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只是兰大的一个缩影.兰大鼓励各学科与国内同行看齐,与国外同行交流,培育自己的一流学科.

  在我国的"双一流'建设中,兰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9个学科列入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此外,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兰大草学被评为A+,生态学被评为A,民族学/地理学等8个学科被评为B+,处于全国同类学科的领先地位.

  立足西部,打造人才高地

  王明浩是一位年轻的"老兰大人',从2008年考入兰大读本科,到现在博士在读,他已经在兰大学习生活了10个年头.

  当初选择兰大生态学,王明浩看重的是这个学科在全国高校中靠前的排名.当他从山东老家来到兰大榆中校区时,东西部的差异曾让他感到很不适应.但几年时间之后,他就发现这里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学习的地方.

  从本科到研究生,王明浩见证了兰大10年的变化.在他上本科时,学校就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里参与简单的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畅通渠道,本科生参与科研已经成为常态.如今在读博士的王明浩也在实验室里带着本科生一起开展科研,"本科生参与科研是一条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途径,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研究都有益处.'

  在张海霞看来,在化学化工学院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学院的每一名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学生不仅可以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研究,导师还会从多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理科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文科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是兰大提升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催生出了一大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兰大有12名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成为全国培养院士最多的高校之一;1993年以来,兰大的本科毕业生中,有80多名校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在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兰大也十分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1996年和2001年,兰大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相关经费支持下,学校出台<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吸引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和团队,教师队伍从2004年的1283人,增加到2017年的2015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大坚持"人才强校'战略,2013年至2017年,新增"千人计划'特聘教授6人/青年"千人计划'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等,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2018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被聘为兰州大学双聘院士,并担任泛第三级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主任,至此,兰州大学两院院士人数达到14名……

  不负嘱托,创建一流大学

  2009年,75岁的杨建新还在担任兰大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那一年6月,他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正在甘肃省调研的习近平同志要专程到兰大来,学校安排他介绍和展示兰大民族学的研究情况.

  接到任务后,杨建新非常激动.兰大民族学研究从他一个人"单打独斗',到有了专门的研究公司/20多位专业的研究人员,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可谓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他精心挑选了中心出版的相关书籍和藏书,想把最好的成果展示出来.

  杨建新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习近平一进图书馆,第一个就朝我们民族学的展示区域走来,他快步迎上前去,习近平亲切地握住了他的手,询问他民族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些什么.杨建新说:"我们主要是研究民族史/民族社会/民族政策等.'习近平仔细聆听并拿起了展示台上书籍翻看.

  在兰大图书馆,师生们簇拥着习近平一直从大厅走到图书馆外.习近平在与师生谈话时说:"在西北是能办一流大学的,办成的一流大学一定要具备西北特点/独树一帜.'这句话让杨建新深受感动和鼓舞.杨建新说,这些年兰大发展很不容易,而"西北特点'正是兰大发展的动力之一,我们兰大人应当有大眼光,有大手笔,为西部建设服务.

  近年来,兰大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太极计划和子午工程等国家行动计划,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1月,兰州大学祁连山研究院成立.身为兰大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勾晓华同时担任祁连山研究院院长.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位于甘肃和青海两省境内,横跨我省张掖/武威/金昌三市.保护和利用祁连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身处西部的兰大把这个重担挑在了肩上,祁连山研究院集合了兰大多个学科的力量,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新型协作创新平台.

  研究院成立不久,就承担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祁连山关键区综合科考的预科考任务.今年5月4日,兰大地理/生态/草业/管理/民族/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30多名专家组成科考团整装出发,驱车4000余公里,横跨甘青两省,4次穿越祁连山腹地,对祁连山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

  说到这次科考,勾晓华描述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学科交流/凝聚共识……

  谈起祁连山,地理/生态/草业/民族/经济等领域的专家都不陌生,但此前在对祁连山的研究中,每个学科基本上都是"自说自话',很少有学科间的交流.此次科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不同学科,在科考过程中进行学科间的对话,从而凝聚共识,通过学科交叉发现新的问题,确定新的研究方向.

  勾晓华是树木年轮学方面的专家,她擅长利用树轮来研究气候变化.她的团队通过对20多个取样点青海云杉树轮的研究,发现近十几年来青海云杉的增长速度在加快.勾晓华说,由于2000年之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在减缓,而降水有所增加,因此祁连山大部分区域湿度提高,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森林及其他植被发育向好.这样的发现对祁连山区域的生态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利好消息,祁连山研究院也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性研究.

  在对祁连山区域森林的考察中,也激发了其他领域专家的思考.水文学专家在考虑森林变化对水源涵养的影响,民族学专家在考虑气候变化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影响.同时,林与草的关系/林与人文的关系/林与经济的关系等问题,也第一次在不同学科专家的交流中被提了出来.

  勾晓华说,我们的研究不仅要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以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服务,也将为祁连山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说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勾晓华感触很深.她刚参加工作时,地理系只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专业,随着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对资源领域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兰大设立了资源环境学院,并相继开设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本科专业.

  勾晓华说,过去5年,兰大资环学院年平均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这其中基础研究项目和应用领域研究项目大概比例为1∶1,可以说是既追踪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又特别"接地气'的一个学院,在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兰大,这样"接地气'的学院和学科非常多.西部地区以黄土/沙漠/戈壁/高原/冰川为代表的地貌特征,以干旱/高寒/风沙等为特点的生态环境,以敦煌/古丝绸之路/八千年中华文明/多民族和谐共生发展为表征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兰大人科学研究的富矿.同时,也激发了兰大人在自然地理/全球变化/大气科学/生物技术/干旱生态/草原生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以及区域经济/敦煌学/西北史地/西部民俗/中亚研究等领域的不懈追求.

  谈到未来,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说,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分类考核评价/校院两级管理/人才培养引进等改革,着力实现内涵式发展,把兰大建设成为"具备西北特色/独树一帜'的一流大学.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SCI投稿指导带你选择合适的期刊和做好投稿前准备

下一篇: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技巧附5本基金申请书范本上,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