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EditSprings,艾德思

网络 | 2019/02/22 14:50:46  | 323 次浏览

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2017年8月,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通过教育部"双一流'专家委员会审核,2017年9月学校正式列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范围,为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再创新的辉煌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牢固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方向,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与党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同向同行,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过程中,努力实现"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 一/总体情况 一流大学建设实施以来,学校坚持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的发展道路,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将建设方案逐步落地做实;在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中破解发展难题,在优化发展路径中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在服务东北振兴发展中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着力打造以水平和贡献为取向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业流程'两大学科群,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构建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生态圈'.学校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呈现出有序推进/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绿色'与"智能'两大主题,着力构建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与"冶金工业流程'学科群为双轮,以两化融合为纽带,两个学科群协同联动的优势学科创新发展格局,建立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围绕流程工业高效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拓展学科前沿的新疆界.企业生产全流程的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全面应用于流程工业的重大工程,在国内外取得了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应用示范;依托学科群建设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类评估中排名第一,IEEE控制系统协会主席Francesco Bullo教授对该学科群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冶金工业流程学科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了从矿山智能化/绿色化开采,高质化钢铁(金属)材料研究到冶金热能与化工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十大研究方向,在难选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技术/连铸坯表面裂纹控制/超快冷热轧钢材组织调控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创新了"大冶金学'的学科内涵,承担了全国90%以上大型钢企的技术攻关任务/70%以上氧化铝生产线的设计,在全球首次实现2Gpa超高强度钢关键技术突破并投入批量工业生产,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用钢/海洋平台用钢等均大量采用东大原创技术,初步建成了未来钢铁绿色智能制造变革性技术体系及其技术转移平台;本年度获省部级一等奖7项,培育了一批30-45岁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青年才俊,为冶金工业流程学科群的未来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两个学科群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交叉融合,聚焦绿色智能制造,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中,获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带动了学校工程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的快速提升,2018年7月,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千分之一.在上海软科发布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有13个学科上榜,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仪器科学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进入学科排行榜世界前100. 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校获评"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入选全国首批十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四个回归',推进"三全育人',积极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出台<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3)><东北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创建一流本科教育.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新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等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生物制药/智能医学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行政管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9个专业获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新增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8门,位居全国第四;新增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9项/省级优秀研究生学位文章22篇;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等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机械设计竞赛/冶金科技竞赛等国际级/国家级知名竞赛中获奖近500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获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校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激发人才活力的薪酬制度,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海外高水平青年人才百人引进计划',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建设,打造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衔接紧密的学术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引育并举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本年度学校共引进和培养国家级高水平人才5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5人/优秀青年学术骨干29人/外籍专家人才2人,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和交流合作82人,正在形成以学术领军人才带动学校人才队伍整体提升发展的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3.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学校紧密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研组织与管理模式创新,实施重大项目/人才和基地培育计划,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保障与激励机制,完善国防科研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行业与东北区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超17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难采选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获得各类科技奖励40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一等奖8项;申请发明专利2056项,授权发明专利466项,转化交易额超亿元,一批校地/校企成果转化基地先后建立,实现了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办的高端智库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承接国家级重大政策研究课题6项,为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交资政意见百余份,研究成果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为服务东北振兴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成果丰硕.坚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凝练形成"实干/报国/创新/卓越'学校文化内核,建设"品位高雅/底蕴厚重/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东大文化,实现文化凝聚力/内驱力/影响力/辐射力"四力合一'.开展大学文化理论研究,出版<实干 报国 创新 卓越——东北大学文化探析><兴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实例研究><诗影东大><讲述•东大人>等系列文化书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民族乐团入选由教育部/文化与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2018年"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巡演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打造教职工"引领•提升•共进'"1+1'专项活动/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教育品牌,构建"一五一十'思政文化育人一体化平台,培育140个精品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全体本科生,思政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显著增强. 5.国际合作交流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拓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渠道,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化科学研究合作平台建设,实现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校园国际化文化生态.新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个;新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巴基斯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研究生项目1项;增设全英语授课课程15门;选派30名教师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英文授课能力进修;选派300余名本科生赴国外高校进行交流,86名研究生赴境外公费留学;招收各类留学生1600余人;学校被评为"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 (二)学科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学校根据现有学科优势与特色,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着力点,围绕绿色与智能两大主题,着重打造"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业流程'两大学科群,引领冶金与新材料/控制与信息领域的科技发展.厚植理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凝练特色,不断强化基础学科对高水平工科的支撑作用.面向新一代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生命健康等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学校积极申请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布局及建设;积极推进与北部战区总医院合作,探索构建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协同创新与育人的新平台,新工科/新医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家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求,不断推进学科布局优化和结构性调整,撤销4个硕士点和1个本科专业,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根据<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积极谋划和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学科基础设施支撑学科建设,2018年学校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重点对"冶金工业流程'学科群平台—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实验楼及建筑周边室外硬化/绿化/水/暖/电等配套设施,预计2019年该项目全部完成.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加强思政育人,把"三全育人'工作贯通学校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纳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贯通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全过程.制定<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3)>和<东北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开启提升质量/特色发展新征程的行动指南.试办"软件工程+金融'创新实验班,实行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实施本科教学"四百工程'/专业建设"双十工程'/"资源平台跃升计划'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9个工科专业参加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并尝试4个非工科专业认证工作,开辟国内高校开展非工科专业认证的先河. 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实行导师岗位制,充分发挥导师和学院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建立研究生学术交流长效机制,实施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举办"绿色冶金与可持续化发展'/"智慧土木'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探索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建设,分类出台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指导建议,完成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和课程体系重构,启动建设50门研究生核心课程/50部研究生精品教材.加强产学融合育人,建立东大-华晨宝马/东大-东软集团等2个高水平示范性联合培养博士生平台,培育鞍钢集团等26个示范性硕士生联合培养基地.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等活动转换学分机制,开设并推广创新类相关课程50余门,相关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课程化培训/基地化实践/项目化运作/团队化引领'大学生科技竞赛育人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海外课堂',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慕课平台,提升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有效性.积极推进"学校/学院/专业'三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新开发用人单位320余家,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占比达到47%,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巩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学校以师德考核为突破口,在职务晋升/聘期考核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实施师德综合考评,将师德作为人才引进的基本考核条件;持续推进师德教育常态化/前置化,在各类教师群体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师德典型事迹宣传等各类教育活动. 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学校出台实施多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引才用才机制,建立起"兼职名誉教授/特聘学者/项目合作等相结合'的多种人才引进模式.此外,在教师聘任过程中按学科设置补充条件,探索实行"准聘-长聘'制,全面提升选人标准. 稳步推进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四青工程'实施及投入力度,优化青年人才管理方法和资源配置.实施卓越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各类项目,加大各类出国专项资金的投入,支持教师赴高水平大学访学.开展形势政策解读/教学方式训练/出国英文专项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教育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逐步形成"领军人才+高水平团队'引才育才模式.学校大力推进以"院士工程'为引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速构建了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衔接紧密的学术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施重点团队建设工程,依托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三位一体优势,系统推进国际实验室建设计划.目前,学校已通过柔性引进的方法,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构建更加完善的薪酬分配体系.实施"年薪制',助推高水平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为能够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增设长聘岗位津贴,进一步优化"双轨制'特聘教授薪酬激励方案,建立了"以业绩贡献为基础,数量质量并重/向质量倾斜,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绩效分配机制.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深化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整合"国家项目/工业合作/国防科研/战略发展/运作管理'五大要点,成立了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构建了全新的科研管理体系,实现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人事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 实施重大项目/人才和基地培育计划.基于两大学科群着力打造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任务为牵引的特色科技创新平台,推进钢铁工业全流程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试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的科研内涵提升战略,筹建先进材料特种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基地顺利通过评估或验收.以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为目标,培育具有前瞻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创建学科交叉/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解析前沿科学中心;以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为基础,筹建"一带一路'国际实验室,并初步进入首批52个建设实验室候选名单.2018年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推进计划,2人获得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资助,5人获评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巩固和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建设,建立了"全流程管理,全链条覆盖,全要点支撑'的科转体系及"321'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出台了<东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东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东北大学专利管理办法补充规定><东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所得股权管理办法>等多项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分级决策/股权决策/价钱决策三大转化机制.入选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及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东北大学(中德园)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宁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东大潍坊先进陶瓷研究院/东大南京先进物联网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校地/校企成果转化基地先后建立,2018年学校横向科研年度签约合同额亿,比2017年增长.推进东北振兴研究院高端智库建设,成功举办"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东北振兴进程'论坛,发布<2017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评价报告>,为东北振兴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通过国防科研管理体系/资质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构筑了比较完善的国防科研服务支撑体系,建立了双首席/副总师等创新模式,促进了学校国防科技快速跃升,承担国防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国防科研经费体量较2017年增长了一倍.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构建文化育人大格局.制定<东北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实施方案>,搭建起"一体化构建'"两中心并重'"十体系联动'的文化育人格局.健全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制定<东北大学文化建设规划><东北大学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建议><东北大学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等系列规章制度,构建以文化人立体场域. 开展大学文化理论研究.围绕"一纵一横'两个维度开展研究,"一纵'以东北大学文化为研究对象,凝练学校在95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实干/报国/创新/卓越'文化核心,并对其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践解读."一横'是以国内知名大学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大学文化育人实践研究. 实施文化铸魂行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鉴赏力,增强艺术育人效果,舞台与讲台结合,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风建设,以"传承优良学风,助推一流大学建设'为主题开展"集中大讨论/学习培训/主题教育/示范引领'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构建起理论教育体系/品牌活动体系和正向激励体系,扎实开展教职工"引领•提升•共进'"1+1'专项活动/理论武装宣讲团/文化午餐/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名师下午茶/青年教职工"四个一'等品牌活动.构筑"问题导向/经典品读/学理优先/实践育人'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深入推进"一五一十'思政文化育人一体化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十大育英工程'下设的41个项目,构建"知行'团校培养体系/主题团日活动推进体系和能力素质拓展体系. 做优文化创新实践.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开展"文化精品培育'立项工作,选拔支持培育一批富有文化含量/彰显文化品位的文化品牌;持续开展东大青年奋斗的青春故事会/"妙笔流声'诗歌散文大赛/"大视野'素质提升讲座等数十项经典品牌活动;设计开发平面文化产品/影像文化产品/微文化产品/创意文化产品等系列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东大文化形象.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打造一体化宣传平台,推进校内媒体"内内融合',校内外媒体"内外联合',唱响校园好声音,传递校园正能量. (五)国际合作交流 着力推进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工作.组织开展英国剑桥学术发展课程/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大数据海外交流项目等世界一流大学短期交流项目,打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创新创业与领导力项目/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创业者培养项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创新海外课堂等海外创新创业交流项目,与日本丰桥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选派300余名本科生赴美国/英国/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高校进行长期交流学习,选派86名研究生赴境外公派留学. 积极开展与国际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公司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了智能制造/深部开采/哲学/冶金等多个学科的国家级研究平台申报.本年度学校派出团组388个,共计750人次,访问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和顶尖科研公司,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内外28名知名院士来校举行专题报告,主办6个国际学术会议,提升了我校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声誉.与法国图卢兹大学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生专业合作办学,并于8月实现首届招生;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合办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大学联合开展培养哲学博士研究生项目,2018年9月实现首届招生,学生于12月赴旁遮普大学学习1年. 加大引进长期和短期外籍师资力度,持续派出骨干教师到世界高水平大学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聘请31名具有专业背景及教学经验/职业资格证书的外籍教师长期任教,邀请约300名外国文教专家来校学术交流/讲学/合作科研/短期授课.选派30名教师参加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丹麦奥尔堡大学培训项目和强化英文授课能力的进修学习. 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本年度共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1605人在校学习;东北大学-东软集团"一带一路'国家国际软件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东北大学智慧工业与智能制造国际研究生项目/东北大学管理学国际研究生项目入选2018-2019年度的中国政府奖学金计划,现已成功实现招生. 三/制度建设 (一)组织领导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完成<东北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起草工作,明确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明确了党委书记和校长职责及关系,建立健全了学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协调运行机制/落实监督机制.加强党对"双一流'建设的领导,确保一流大学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各项建设改革任务的落实.依据<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一流大学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一流大学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在项目组建/运行/管理中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以及校内外专家的专家咨询作用,对项目组建/项目考核评估等重大事项提供意见和决策咨询.构建社会捐赠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合作共建等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对积极参与筹资工作并取得实效的部门给予资金奖励,以调动全校各部门对筹资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学校总量调控/学院具体管理的二级管理体制/"分类管理/定额配置/绩效调节/有偿使用'的公用房分配体制和自我约束的使用机制,优化公用房资源配置.构建实验室开放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开放共享三级(校级/院级/共享服务主体)收入分配模式,实施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共享服务主体晋级晋升相挂钩,全面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益. (二)考核评价机制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和教师对教学/对学生的关注度,制定/完善各专业质量/课程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建立研究生学位文章工作关键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开题审查/中期督查/文章评审和答辩考核过程中,实行学位授权点责任教授制度/学位文章第三方评价制度,建立学位文章复审制/申诉制/直接答辩制和重点审查制等异议评价处理机制.推动学位文章质量评价制度和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激发学院/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以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评价为根本,以师德师风和培养质量评价为重点,实施导师资格评价认定制度,促进导师学术水平/指导能力/责任意识和培养质量提升. 2.教师考核及职称评聘评价机制 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原则,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贯穿于日常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为本科生讲授课程;在聘期任务中设学术文章/科研项目/教学科研获奖等"特殊条件',完成其中的一项即完成聘期任务,建立质量为先的评价导向.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坚持分类评价,按照不同学科教师队伍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职务晋升条件,将学科分类细化成八类;全面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特殊条件制度'/"代表作答辩制度'及"教师聘任委员会主任推荐制',构建了以学科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为要点的教师职务晋升评价机制. 3.学术科研评价机制 学校依据不同学科的发展和科研规律,对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实行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类型的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采取专业外宏观评价和专业内微观评价相结合/校内外同行评议相结合/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相结合等评价方法,力求达成任务导向/质量为先的多数认可的评价结论.评价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重视评价权威,规范评价流程,严格实行过程和结果公示制度,接受校内外各界对评价提出异议并如实解决异议;坚持"立德树人/诚信为先/学术为实/科学发展'原则,实行科研学术诚信"一票否决'. 4.学科评价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定位明确/结构优化/质量为先,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科学系统/多维度研究分析学科.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对我校第四轮学科评估参评学科整体情况/学科优势与不足和学科均衡性等进行评价分析.引入第三方评价,开展学科建设质量的深度对比分析.建立学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学位点/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办法,以自我检查和专家诊断为手段,开展学位点诊断式评估,搭建学科专业评估评价和动态调整的制度架构,形成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促进机制.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2018年学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存在问题 1.学科生长内生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一流大学建设,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但是目前具有国家顶级水平的优势学科还不够多,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还不够突出,优势学科对其它学科的牵引作用还不够明显. 2.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受地域经济/产业发展影响,东北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较弱,地域性人才流失现象逐渐加剧,加之高校间人才竞争愈发激烈,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进一步加大. 3.基础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进步起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仍然偏少,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下一步思路举措 1.加强学校改革创新力度,强化学科顶层布局,进一步巩固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促进工科/理科和文科等多学科交叉互动,积极培育和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新的学科增长点,努力形成一流工科/有特色的理科和文科等相互支撑/以工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内生机制. 2.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聘用方法,完善高水平优秀人才的资源配置保障机制,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才育才机制. 3.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和科技基地,力争在"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上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以鼓励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投入机制,全面提高科研产出水平和质量. 一流大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工程,东北大学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以及省市的正确领导下,矢志坚守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努力克服发展瓶颈和前进阻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国际发展前沿创新,牢牢扎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弘扬爱国争先东大精神,致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力争早日建设成为"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论文翻译可以使用哪些翻译工具?这四大翻译工具效果不错

下一篇:部委通知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泰国研究基金会天然产物与药物发现合作研究项目指南,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