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青海工业经济信息网科技标杆引领行业升级,EditSprings,艾德思

网络 | 2019/02/27 15:34:00  | 310 次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省科技厅历届领导班子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系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政策举措,优化创新环境,实施了一批科技重大工程和专项,集中力量攻克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省人民政府决定,对为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青海,需要创造更多原始创新/产生更多转化成果/培养更多创新团队,为新青海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将科研成果早日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辉煌,青海需要更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变制造为创造'

  谢小平荣获2018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青海省荒漠化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理论装机容量可达亿千瓦,居全国之首.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青海省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因此,我认为科研工作应该由两个车轮驱动,一是学科前沿驱动,二是国家需求驱动.我们要意识到,国家提倡'产学研用'相结合,只有'产学研用'联动,相互促进,才能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走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要变制造为创造!'

   ——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机构董事长谢小平

  谢小平,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机构董事长/党委书记.长期从事于水电工程建设和新能源开发建设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共申请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从青海河南县20兆瓦/西藏桑日县10兆瓦,到全球最大的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再到2018年黄河水电风水光多能互补项目……

  黄河水电人追日的步伐从未停止.而今,"黄河光伏'成为中国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谢小平也无疑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人物.

  2011年拉西瓦水电站建成投产之后,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由高峰转入低谷,怎样使黄河水电机构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谢小平和团队意识到,依靠青海省的资源优势,进军新能源发电无疑是最佳方案.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拟出台元/千瓦时的光伏标杆电价政策.谢小平带领黄河水电机构抓住机遇,建成了当时全球单体最大规模的格尔木一期200兆瓦光伏电站.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在当时光伏行业建设标准10兆瓦级之时,让"黄河光伏'在业界一举成名.

  短短几年,黄河水电利用已有的制造业和水电优势,建成37座光伏电站,总装机388万千瓦,成为引领光伏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开发与运营商.

  怎样使光伏发电行业持续发展,黄河水电经过3年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等反复调研论证,在共和光伏发电园区建设了具备野外测试/检验及实证对比功能的百兆瓦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让148种光伏主流技术及产品同台"竞技',总装机容量143兆瓦,由6个试验区和2个测试平台组成,设两座35千伏汇集站,将试验区发出的电能进行汇集后经35千伏架空线接入已建设的330千伏升压站.

  光伏发电实证基地,作为光伏发电的百科全书,是黄河水电继研发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后的又一创举,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也是青海乃至中国西部的一大储能高地.

  除了光伏发电,在风电领域,黄河机构也是一马当先.在谢小平的主导下,

2018年12月31日,由黄河水电机构负责建设的国内最大单体85万千瓦莫合风电场成功并网,那仁10万千瓦风电场也同时并网,合计投产容量达到95万千瓦,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并网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

  科技创新,支撑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自律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光伏组件长期可靠性及发电能力分析研究'等7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电子级高纯多晶硅工艺系统升级改进项目'和"用于芯片硅外延制造的三氯氢硅产业化研究'入选为工业强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项目.

  谢小平带头开展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负责建设了黄河上游公伯峡/积石峡等大中型水电站,为我国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步入国际领先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的公伯峡水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建设样板工程,以优良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先进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管理成效和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几乎囊括了水电建设的所有荣誉.

   <48对棒还原炉研发及规模化应用>

  荣获2018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从10年前进口的24对棒还原炉,到如今自己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成果的48对棒还原炉,从传统的实际试验研发模式,到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的全数字化研发模式,48对棒还原炉的研发及规模化应用,不仅意味着电子级多晶硅低消耗/高品质生产的实现,同时还培养出37名国家级创新工程师.这个由老中青三代人组成的研发团队一直秉承着'以智能制造为手段,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的信念,着眼于未来,围绕高目标,一直践行着创新驱动发展.'

   ——项目团队技术骨干宗冰

  项目简介:

  项目技术团队在业内首次提出并实现"全数字化研发',实现了工艺流程设计/核心设备研发/工厂布局/生产工艺优化等研发过程的全数字化.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替代传统试验方式,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48对棒还原炉在结构设计/工艺稳定性/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仅用2年时间就成功开发出实用化的48对棒加压还原炉,2015年建成国际首条48对棒加压还原炉万吨级多晶硅单体生产线.

  项目组通过3D建模优化工厂布局,使用相同的占地实现了3倍于二期项目的产能.多晶硅还原电耗低于40kwh/kg,余热利用率高达,投产后创造了全厂产能增加为过去3倍而总天然气消耗不增反降的奇迹.项目投产至今,累计节能折标煤约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相当于植树840万株.

  产品质量方面,本项目利用48对棒还原炉首次实现了电子级多晶硅的低消耗生产.产品质量经权威第三方公司测试,稳定达到国标电子3级以上,部分达到国标电子1级.优质/低成本的多晶硅产品供给下游光伏企业,促进了下游PERC单晶高效电池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

  项目共产出专利25项(发明9项),其中48对棒还原炉结构核心专利荣获第20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相关专利技术已授权相关设备企业在业内推广,促进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项目产出文章5篇(sci

1篇).制/修订与项目有关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

  截止2018年底,项目新增销售收入亿元,缴纳税款3亿元,新增就业300余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完成单位: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机构 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机构

   主要完成人: 王体虎 宗冰 肖建忠 尹东林 郑连基 蒲泽军 高志明 吉红平 蔡延国 鲍守珍

       <高原缺氧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研究和应用>

  荣获2018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现在,我们遇到了开展创新研究的好时机!这就要立足高原,着眼于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选择并进行科研研究方向和运行的标准.在青海,可以说,我们拥有着最好的'实验现场',很难得!'高原病预处理'这个项目,我们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研究了缺氧预处理对脑储备力的影响,发现缺氧预处理可以增强脑储备力,减少缺血性脑损伤,促进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揭示侧枝循环建立和脑缺血缺氧耐受机制,将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可以预测,在同一血管闭塞下,相对于平原人群,高原人群具有更强的脑储备力,可能会有更小的梗死面积和更轻的临床症状,因此,适度间歇性暴露于高原低氧环境作为高原缺氧预处理的手段,可能会成为保护和提高脑储备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吴世政

  项目简介:

  创建了高原缺氧预处理脑保护机制的理论体系.从细胞分子水平/动物模型实验/高原人体现场进行了系列研究,阐明了通过神经元缺氧损伤的离子通道基因谱/Ang-2/Bcl-2等蛋白表达变化,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证实了增加新生血管,建立脑侧支循环,扩张脑血管,维持脑灌注,改善脑缺氧耐受,提高脑储备力的机制,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揭示高原缺氧预处理人群比平原人群有更强的脑储备力,对高原人群脑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提出了适度间歇性暴露于中度高原低氧环境的缺氧预处理是高原脑保护的有效方式.

  揭示了高原缺氧预处理对脑梗死治疗的临床作用机理.通过不同海拔2260米/3500米/4500米高原现场动物脑梗死模型实验,发现了通过缺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症状轻,梗死面积小;率先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证实差异表达的离子通道基因,对缺氧脑损伤起着重要的调控保护作用,揭示了缺氧预处理的作用机理,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创新了缺氧预处理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和开发药物靶点治疗脑梗死的先进技术.证实了实验转化为临床应用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了缺氧损伤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诱导处理的治疗靶点.

  阐明了高原缺氧预处理对人体脑血管的调节机制.应用脑血管调节功能监测技术,在平原至高原的现场,对高原适应/习服及失习服人群进行了研究,发现急进高原人群随海拔升高脑血管反应性增强,48小时达高峰,缺氧预处理组调节功能更佳.

  制定了高原急性脑功能衰竭的评价指标和集束化治疗方案.创建了急性脑功能衰竭的评价标准,制定了四型五期的分层治疗方案,创新了高原急性脑功能衰竭的脑保护措施.

   完成单位: 青海省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吴世政 胡全忠 侯倩 常荣 马四清 吉维忠 陈晓娟 才鼎 樊青俐 万雅琦

<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荣获2018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青海湖在全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高寒湿地,对人类环境变化非常敏感.2004年我和团队的成员来到青海湖,那时的青海湖水位逐年下降,植被荒漠化严重,鸟类种类减少.14年后的今天,水位的上涨,生态的逐步恢复,生物种类的增多,不仅表明全球气候的变化,而且跟人为的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缺氧/寒冻,除了一个肯于吃苦的团队,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和青海三角城种羊场也为团队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最初只能在陆地上监测的蒸发皿水文监测,到现在涡度相关技术的应用,每十分钟一次数据记录和全年连续观测,让我们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又仔细.下一步将从多个尺度/多种过程,继续研究青海湖的生态与水资源,同时扩展到青海高原湖泊/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范围,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继续贡献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小雁

  项目简介: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科学技术难题包括:观测数据不足,河流与湖泊水量变化归因不明,生态退化机理复杂,以及低温/干旱/盐碱条件下植被恢复极其困难等.该项成果历时14年,建成了青海湖流域多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综合观测系统;通过对青海湖流域高寒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的实验观测研究,定量辨识了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水文过程,确定了不同生态系统的水分收支数量关系,发现高山嵩草草甸是流域重要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揭示了不同高寒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与生态适应机制;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确定了青海湖面的年平均蒸发量为828mm,利用同位素技术确定了湖面蒸发水汽对流域年降水量的贡献约为23%,揭示了高原咸水湖泊-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规律;构建了多尺度水分平衡机理模型,模拟预测了青海湖流域主要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结合高寒植被蒸散耗水特征,通过试验示范研发出具鳞水柏枝自然繁殖与人工扦插技术/乌柳高杆深栽技术/沟垄洗盐灌木栽植技术等10项技术,试验研究了天然灌草封育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提出了适度围封技术.

  项目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文章60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5人.研发的湿地恢复技术已在青海湖流域试验示范6000亩,并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有效促进了流域内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

   完成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主要完成人: 李小雁 李凤霞 马育军 沙占江 王力 黄永梅 肖建设 胡霞 崔步礼 李晓东

   <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自律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荣获2018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青海水/光/风等能源资源丰富,是天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保障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能够优先调度/优先消纳是绿色发展战略的基石,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法/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行业颁布了诸多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的政策和规定,新能源发展十分迅猛,传统电力系统向新能源电力系统转变是大势所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海省政府/国家电网机构多方支持下,我们紧紧把握行业发展时机,历经8年时间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工作.通过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服务地方发展目标/产学研联合创新等不同层面系统地解决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我们有信心使项目的落地有力支撑青海建设全清洁能源示范省.'

   ——青海省光伏发电并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检测研究室负责人李春来

  项目简介:

  本项目致力于研究一套新的优化决策方式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研发满足多种安全运行约束/适应在线运行方法的新能源协同自律调控平台,实现新能源电站并网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协调控制,不断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提升新能源电站的并网性能.

  项目属于电气工程学科,涉及电力系统分析/运行控制/新能源发电等专业,由生产和科研单位历时数年协同攻关完成.项目组围绕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度与控制这一技术方向,突破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自律调控关键技术瓶颈,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创立了面向新能源电力系统调控运行的工程博弈新理论,提出了基于Nash-

Stackelberg-Nash主从博弈的多主体决策方式/基于二人零和博弈的鲁棒优化方式,攻克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多主体决策/鲁棒优化以及多目标优化等难题.

  提出了基于工程博弈论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鲁棒调度方式,建立了鲁棒机组组合/鲁棒备用整定和鲁棒实时调度决策模型,开发了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高效混合整数规划求解算法,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

  构建了基于层间通信标准化的多模式多时间尺度协调的新能源广义AGC控制体系,简化了控制结构,提升了监控效能;研制了新能源广义AGC控制中心站,集成了系统场站协调/实时有功及安稳控制等功能.

  提出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双馈风机虚拟惯量控制方式和考虑源端不确定性的光伏虚拟同步控制方式,显著提高了新能源发电机组对电网的主动支撑能力,为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的友好接入提供了技术保障.

  研发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自律调控平台,实现了全局协调优化意义下的源网协同以及充分考虑新能源出力波动性影响的场站自律控制.该平台具有消纳电量最大化的发电计划/多目标鲁棒调度/新能源场站自律控制等功能,显著提升了新能源电力系统调控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项目近三年新增产值约亿元.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青海电力调控中心及全省150多个新能源场站,累计消纳新能源发电约300亿千瓦时,有力支撑了全省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相关成果也成功应用于宁夏/新疆/山西等多个省区.

   完成单位: 国网青海省电力机构 清华大学 青海大学 国家电投集团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机构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机构

   主要完成人: 梅生伟 范越 陈来军 李春来 魏韡 董凌 王茂春 杨立滨 司杨 孙玉泰

<阿尔金山前天然气成藏机制与勘探战略突破>

  荣获2018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上世纪50年代-2014年,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主要围绕常规的碎屑岩勘探领域进行,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评价手段,而我们这个项目面对的是基岩气藏这个全新的勘探领域,这个领域在国内乃至国外可借鉴的研究资料非常少,从评价方式/手段一点点的重新建立,再到研究方式的适应性一点点的摸索改进,'新'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如今,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肯定,说明了我们研究团队这些年的辛苦努力没有白费;也通过本次项目研究,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解放思想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潜力,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要破解.下一步我们将把研究继续深化推进下去,在已经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向更深领域/更广范围/更复杂的问题探索,力争寻求更多的规模气区的发现,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青甘藏三省区能源结构优化/青海油田油气资源有序接替再做贡献.'

   ——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张永庶

  项目简介:

  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担负着青甘藏民族地区能源供给和国家边防建设的重任.为实现煤型气勘探新突破,优选成藏条件相对具备的阿尔金山前带作为天然气战略突破领域,经三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地质理论和配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勘探连续获得重大发现.

  针对煤型气资源潜力/储层有效性/成藏要点配置等关键地质问题,项目开展侏罗系源岩生烃机理/基岩和侏罗系成岩成储机制等专项攻关,创新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机理,落实天然气资源量亿方,创建基岩和侏罗系储层成岩成储机制,新增有效勘探面积3200平方千米,创建油气差异成藏新模式,指导连续发现多个规模含气构造.

  针对山前带地震资料差/圈闭落实难,储层岩性多/孔隙结构复杂,气藏高温高压/工程技术适应性差等瓶颈,开展三维地震勘探/致密储层有效改造等技术攻关,自主研发出复杂构造区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配套技术,支撑了井位部署和气藏描述,自主研发出复杂基岩双重介质储层定量评价及流体判识技术,气层识别符合率超过95%,自主研发出复杂应力区高温高压深井致密储层改造配套技术,单井产量提高20倍以上.

  项目创新成果有效指导了勘探发现,探明我国最大的基岩气田,新发现了尖北/昆特依/坪西/牛中四个含气区,天然气储量规模现今已达2540亿方,并指出万亿方气藏群有利勘探区带,2018年已提交天然气地质储量亿方.项目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1项,sci/EI收录文章7篇,两次获中石油勘探重大发现奖.项目成果指导发现的气田群生产的天然气现已进入涩宁兰/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道,为青甘藏三省区能源结构优化/低碳环保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研究形成的成藏理论/关键技术直接指导了柴达木盆地盆缘和凹陷区的油气勘探.

   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机构 青海油田分机构

   主要完成人: 张道伟 张永庶 杨少勇 张审琴 王波 谢梅 石正灏 万有余 李强 朱军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投稿期刊推荐论文翻译润色论文指导及修改论文预审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上一篇:30天可下录用,几乎不退稿SCI论文期刊推荐

下一篇:缅甸琥珀中发现被掠食者吃剩的古鸟类化石据新浪科技北京时间1月,EditSprings,艾德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