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如何研读一篇论文?

艾德思 | 2022/09/23 15:17:09  | 1062 次浏览

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大牛谈到读文献时,大概花半个小时一篇外文文献是个合理的时间!听完我们就默默的退下了,还有啥好说的,已经不能愉快的读文献了。大部分人看文献都是逐字逐句的看,不放过一个单词,甚至还准备了本子将不会的词记录下来,肿么到了最后啥都没看懂呢?大牛们会说,啥?逐字逐句?下面几条你看看,有没有中枪!

1、每一句都不知道在讲啥

2、不知道下一句为啥

3、忘了上一句讲了啥

4、读完了问,这是个啥

5、恍然大悟!我TM在干啥!

真是牛啊,把我们的感觉全都抓住了……那该怎么读,才能像大牛们一样“快、准、狠”呢?首先,打心里把自己当个外国人,其次,看美剧,跟着台词念,背。过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用英文骂人了……可是,老哥,我们是要看文献,又不是去骂街,这不是目的啊!当然了,大牛们不会骗我们:看文献,顺序很重要,先扫题目,扫题目觉得靠点谱的就进一步看摘要,摘要看了确定要读,就看图,仔细读图的注释,图看完了其实基本就是文章看完了。

这时候回头扫文献,比逐字逐句读更容易懂,实验做了什么知道了,图的顺序往往也就是论证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逻辑和行文脉络。听大牛这样说,貌似很清晰呢!可是菜鸟啥都不会,连实验方法都没有掌握好呢?

我先总结几个科研小白在读文献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一篇文献读下来,时间是花了不少,但读完仅仅是读完了,里面的内容完全没有了解。

2,读文献毫无方法,作者的写作亮点和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完全无法理解。

3,文献只会读,但无法真正消化掉,并转化为自己可以运用的东西。

以上的几个问题,都是是大部分读文献时存在的通病。针对上面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来解决:

1,如何带着问题通读文章;

2,如何在初看文献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

3,如何精读文献。

4,读文献的插件(辅助神器)

第一:通读文章前需要准备的问题:

1.文献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否发现了新的机制、新的biomarker还是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等等。

2. 这个问题重要么?为何重要?这点在introduction里面作者会提出交代,即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作者提出了什么假设来解决上述问题?理论依据是什么?

4. 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他们的假设?你还知道其他什么方法?要注意你的实验室/你手头上可以实现其中哪些方法,以后遇到此类的问题就可以采用啦。

5. 这些方法是否符合论证假设的需要? 是否不够全面还可以有其他的补充?还要考虑实验材料涉及到哪些?细胞、动物、临床是否都覆盖到了?

6. 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有什么创新?实验证据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

7. 所有的实验结果图都可以看懂吗?

8. 文章是如何描述结果、如何解析图表趋势,论据如何组合,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9. 写作上的亮点有哪些?

10. 文献的总思路图?(问题、设计、方法和讨论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看完思考文献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即文献的减分项,机制是不是做的不透,创新性是否不足。要是自己接着此方向继续做,哪些是在我所在工作条件下可以做的,哪些必须要做,哪些别人肯定比我做得更好更快?

第二:初看文献的三个步骤:

1.先通读各个小标题,也就是results部分,弄清楚文章的思路和内在联系。

2. 看每个小标题对应的结果图和图注,了解文章通过什么手段来验证科学假设,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记。

3. 最后再把全文通读,根据做好的标记到文中找具体的解答,做好阅读摘要,注意作者在discussion部分的写作方式和经典句式。

有人说过一篇文献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这也是不无道理的。对一个领域熟悉之后,能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或者发展到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

如果时间充裕,discussion部分还是要重点研读一下,特别是遇到CNS级别的paper的时候。这部分会把文章的精髓,idea的创新性,作者的实验设计逻辑再阐述一遍,图表的趋势解析,论据的组合,写作的亮点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

第三:文献精读的三种思维

文献精读是科研人必不可少的功课。精读的主要目的是要把文章的内容真正消化掉,要转化为你自己可以运用的东西。精读的方式分为三种,它们包括“验证型阅读”、“挑刺型阅读”和“总结归纳型阅读”。

1.验证型阅读——模仿者

这时候,你的角色是一个模仿者。就是拿到一篇好文章,暂不看文字内容,先把图和表挑出来,根据图和表的内容想想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写,包括大的结构框架、组织逻辑,以及如何引入问题,如何进行结果陈述,如何引申出结论等,然后再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反复体会你想的和你看的有哪些不同。当你的想法和作者的雷同程度越来越高,你的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越来越高。

这种“图表——思索——验证”的阅读对提升思维非常有效。当你做实验后得到的就是几个表、几个图,如果有意识地经过了“验证型阅读”的训练,你就会知道该怎么从更高、更好的角度来写你的文章。同样的数据,有的人可以发10.0的文章,有的人可能只能发5.0的文章,为什么有这种差别?这种差别其实就是在平时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出来的。

2.挑刺型阅读——评论者

这时候,你的角色相当于一个评论者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读方式,需要有评论的一些基础。挑刺就是找不足,能挑刺说明你不仅消化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比作者看得更深、更远。很多高档次杂志经常会刊出针对新文章的评论性短文,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挑刺型阅读。“挑刺型阅读”可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如果你立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撰写课题申请书是必须的能力之一。课题申请最重要的就是有新的idea,“挑刺型阅读”可以为你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的选题提供良好的训练。

3.归纳总结型阅读——专家型

这时候,你的角色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专家了,是一种宏观视野下阅读,是对多个“单”研究的归纳性思考,是对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总结和把握。每个人都可以总结,但要真正总结到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却需要很强的能力,一般初涉研究的硕士很难达到这一水平,“大牛”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不是大牛,不是专家也没关系啦,因为大牛不是天生的,也是从研究生开始慢慢修炼出来的,你可以尝试性按照这种思维去做,量变到质变,说不定哪一天你成大牛了。

这三种精读的思维模式,也反映了我们文献阅读的三种境界,某一天,你对归纳总结型阅读已经游刃有余了,那么恭喜你,你成为“大牛”了。

更多学术资讯\论文润色服务\论文翻译服务 都在公众号【艾德思editsprings】

上一篇:sci指导写作对论文有什么要求?这些要求要知道

下一篇:没有导师指导怎么发sci?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